芦苇丛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芦苇叶尖时,光线像被纱网滤过一样柔和,这时候逆光拍摄,芦苇边缘会泛起金边,模特的发丝也镀上一层暖调,但千万别等到日头爬得太高——去年秋天我在湿地拍客片,十点后的顶光把芦苇影子压得又短又硬,人物脸上全是枝杈投下的碎阴影,后期用画笔修补了足足两小时,如果赶不上日出,不妨试试阴天,云层就是天然的柔光箱,只是要注意把相机白平衡调到阴天模式,否则整组照片都会泛蓝。
怎样让模特与芦苇产生互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让被拍者站在芦苇前摆姿势?这就像把生日蛋糕硬塞进微波炉加热——看似可行实则别扭,我常备一把小剪刀,先剪下几支芦苇让模特握着,当手指捻动苇杆时,茎叶的弧度会引导视线流向人物面部,还有个秘诀:让模特侧身拨开芦苇丛往前走,连拍模式抓拍苇穗从肩膀滑落的瞬间,记得提醒他们别太用力,有次拍摄对象把整片芦苇压成了"倒伏麦田",后期只能靠克隆印章补救。
长焦和广角镜头该怎么取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就像用望远镜看戏还是坐第一排观剧的选择,85mm以上的长焦能压缩芦苇丛的纵深感,让背景化作朦胧色块,但会损失环境叙事,上周用35mm广角拍时,前景芦苇在画面两侧形成天然画框,可边缘畸变让人物的脚看起来比实际大了一号,折衷方案是用50mm定焦,后退三步让芦苇占据画面三分之一,既保留空间感又控制变形,别忘了收两档光圈,否则风一吹,虚化的芦苇杆会变成画面里蠕动的透明蚯蚓。
后期调色如何突出芦苇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色时猛拉清晰度?芦苇叶脉是清楚了,模特皮肤的毛孔也会变成月球表面,我的笨办法是在HSL里单独提亮黄色明度,再把浅绿色相往右偏5度——就像给褪色的旧挂历补色,碰到阴天拍摄的灰调片子,用径向滤镜圈住人物后压暗环境,芦苇丛立刻就有了层次,但千万别在芦苇密集处用加深工具,去年有张图修过头,客户说背景看起来像"被烟头烫过的地毯"。
突发状况怎么化险为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以为最糟的是突然起风?其实最可怕的是风停了,上个月拍摄时突然无风,所有芦苇杆僵直得像插在笔筒里的铅笔,我立刻让助理跑到二十米外摇动芦苇丛,用慢门拍出动态模糊,遇到蚊虫围攻时,别急着喷驱虫水——那会让模特表情僵硬,随身带把折叠椅,让人物坐在高出芦苇的位置,既避开蚊虫又获得俯拍视角,芦苇杆划破皮肤时,创可贴要选肤色的,否则特写镜头会变成医疗广告。


 诗意弥漫心间
 诗意弥漫心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