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摄影师学校教你掌握光线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处宽窄巷子的灰砖墙,有人拍得发霉斑驳,有人却能拍出丝绸质感?秘密在于对硬光与柔光的驯服,正午顶光像一把刻刀,适合表现老茶馆木纹的沧桑;而雨后的散射光如同加了柔光箱,能让火锅升腾的蒸汽变成朦胧滤镜,下次拍摄锦里夜景时,试着用店铺灯笼的暖光作主光源,手机屏幕的冷光补暗部,这种"冰火对冲"会让照片长出戏剧性的骨骼。
镜头焦距是时空折叠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24mm镜头仰拍339电视塔,塔尖几乎要戳破天空;换成85mm站在同样位置,却能把整个塔身装进九眼桥的拱洞中,焦距选择就像在春熙路选观察角度——广角镜头是蹲在人群里看街拍潮人的蚂蚁视角,长焦则是坐在太古里二楼喝咖啡的上帝视角,35mm拍市井故事最不会说谎,200mm拍熊猫基地的幼崽却能压缩出毛绒玩具的虚假萌感。
快门速度决定时间的形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都江堰湍流时,1/1000秒凝固的水珠像钻石,1/4秒拉出的丝滑水纹却像芝麻酱,这就像面对沸腾的麻辣火锅,快门下能看到红油表面炸开的牛油花,慢门则熬出一锅琥珀色的高汤,地铁7号线飞驰的列车用追随拍摄法处理,车身清晰而背景拉出彩色光带,这种"局部穿越"效果比单纯虚化更有叙事感。
色彩管理是视觉调味术
青城山清晨的蓝调时刻,往阴影里掺点品红,道观飞檐会突然从水墨画里跳出来,后期调色就像调配钟水饺的蘸料——高对比度是加蒜泥的刺激,低饱和仿若白糖的回甘,遇到人民公园菊花展这类色彩炸弹,不妨试试"偷颜色":让主体保留一种主色,其他色彩饱和度降到30%以下,画面顿时就有了主次分明的呼吸感。
构图是视觉的跷跷板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武侯祠的红墙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剩余空间留给竹影,这种构图比居中摆放多了几分文人画的余韵,拍摄双子塔倒影时,故意让真实建筑顶出画框,只保留水面扭曲的幻象,反而比完整呈现更抓眼球,记住成都老茶馆的八仙桌——主体是茶碗,茶船是负空间,茶盖斜搭的弧度就是最自然的引导线。


 Hope希望羽
 Hope希望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