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拍照的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照片的质感
为什么同样的风景,别人拍出来像明信片,你的却像随手拍?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的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这时可以尝试让模特背对太阳,用反光板补光;或者干脆躲进树荫,利用漫反射的柔和光线,黄昏时分的“黄金一小时”最适合拍人像,斜射的阳光会给景物镀上金边,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相机,均匀的散射光反而能拍出细腻的肤色——就像给整个画面蒙了层柔光箱。
构图是视觉的导航图
把主体塞在正中间?这招早过时了,试试三分法: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割,把地平线放在上1/3或下1/3处,关键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拍建筑时如果觉得歪斜,打开手机网格线功能对齐水平线,比后期旋转省事得多,遇到对称场景别犹豫,故宫的红墙或是摩洛哥的马赛克瓷砖,居中构图反而能强化秩序美,构图就像给观众画地图,要让人一眼找到重点。
动态元素让照片会呼吸
游客照最怕死板,解决方法很简单:等一阵风来,让模特的裙摆扬起,等海鸥飞进画面,或是抓拍街头艺人表演的瞬间,拍瀑布时把快门调到1/15秒,水流会变成丝绸质感;拍奔跑的孩子则要用1/500秒以上冻结动作,这里有个矛盾点——高速快门需要充足光线,如果环境太暗,宁可提高ISO也别让画面模糊,噪点还能修,虚片可救不回来。
道具是故事的快捷键
空荡荡的手不知道该往哪放?一杯当地奶茶、特色遮阳帽,甚至路边的落叶都能成为道具,在京都穿和服配纸伞,比干站着生动十倍;海边抛起的草帽能增加画面动感,但别过度堆砌,就像做菜放盐,道具只是调味品,遇到色彩单调的场景,一个亮色包包就能点睛,这和用香菜点缀白瓷盘的道理异曲同工,下次拍照前,不妨先观察周围有什么能用的小物件。
后期是最后的调味师
别指望直出大片,适当后期就像给照片化淡妆,Snapseed的“局部调整”能单独提亮暗部,VSCO的A6滤镜适合复古街道,但记住两个原则:肤色别调到像塑料娃娃,暗部细节要保留层次,遇到背光拍摄的废片?试试拉高阴影滑块,说不定能救回一张好照片,就像煮汤最后撒盐,后期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而不是把青菜染成紫色。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