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幕的刷新原理导致频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用手机对准电脑屏幕按下快门的瞬间,常会看到照片上出现横向波纹或明暗条纹,这就像两个人玩跳绳,绳子上下摆动时,如果旁观者眨眼的节奏和绳子不同步,就会看到绳子停在半空中的错觉,液晶屏幕以固定频率刷新画面(通常是60Hz),而手机CMOS传感器则是逐行扫描捕捉画面,当两者节奏不匹配时,就像跳绳者与旁观者节奏错位,最终成像就会出现"打架"的条纹。
快门速度成为关键变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尝试把相机快门调到1/60秒以下拍摄,会发现闪烁明显减轻,这是因为大多数屏幕的刷新周期约16毫秒(1/60秒),当曝光时间长于这个数值时,传感器就能捕捉完整的刷新周期,就像用慢速快门拍水流会呈现丝绸状,延长曝光时间相当于"看清了跳绳的完整动作",但要注意,过慢的快门可能导致手抖模糊,这时可以借助三脚架或提高ISO来平衡。
LED背光加剧闪烁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显示器普遍采用PWM调光技术,通过快速开关LED背光来调节亮度,就像快速开关台灯会看到闪烁一样,当相机快门速度高于背光频率(常见200-1000Hz)时,可能刚好拍到背光关闭的瞬间,在低亮度环境下更明显,因为此时背光关闭时间更长,有个小技巧:将显示器亮度调到最高,能减少背光关闭时间,就像把闪烁的蜡烛换成常亮的灯泡。
摩尔纹是另一个干扰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仔细看闪屏照片,有时会伴随彩色波纹,这其实是屏幕像素排列与相机传感器阵列产生的干涉效应,就像两把梳子齿纹重叠时会产生新纹路,当相机像素点与屏幕子像素对齐时就会形成摩尔纹,可以尝试轻微改变拍摄角度或距离,让两者的排列模式错开,某些相机有"抗锯齿滤镜"功能,原理就是在传感器前加装模糊镜片,相当于给梳子齿裹上软垫。
专业拍摄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视剧组拍摄显示器时,会特意将快门设置为刷新率的倍数(如1/60秒拍60Hz屏幕),更专业的做法是同步信号——通过"genlock"技术让相机和屏幕刷新完全同步,就像用指挥棒统一乐团节奏,普通人可以尝试打开相机的"防闪烁"功能,它会自动检测环境光源频率,拍摄CRT显示器要选1/30秒快门,而拍摄手机屏幕则建议关闭自动亮度调节。


 Star星之耀
 Star星之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