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角度决定画面质感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层次分明,你的照片却像蒙了层灰?关键在于光线的方向,侧光能突出纹理,比如拍摄粗糙的墙面时,让光线从45度角打过来,砖缝的阴影会立刻让画面立体起来,逆光拍摄树叶时,叶片边缘会透出金边,但记得用点测光对准亮部,否则容易拍成剪影,阴天其实最适合拍人像,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皮肤瑕疵都能被弱化。
肢体语言要跟环境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游客照里僵硬的"剪刀手"了吗?好姿势应该像在跟场景自然互动,咖啡馆拍摄时,让模特用手指轻敲杯沿,眼神看向窗外,仿佛被什么吸引;公园长椅上,身体微微前倾手撑座椅,比笔直坐着生动十倍,有个诀窍:让被拍者先走动转圈,在动态中抓拍,第三圈时往往能捕捉到最松弛的状态。
镜头畸变能帮你"作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角镜头会拉伸边缘的特性,其实能巧妙修饰身材,蹲下用16mm镜头仰拍,模特的腿会被拉长,但记得让脚贴近画面底部边缘,反过来,用长焦拍特写时,85mm以上的焦距会压缩五官比例,鼻梁显得更挺拔,不过要当心:广角拍集体照时,站在边缘的人会被拉宽,最好让人群呈弧形排列。
错位构图制造意外惊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找奇怪的角度?他们其实在玩视觉游戏,把手机贴地拍摄,让前景的落叶看起来和远山一样大;透过铁丝网的孔洞拍人像,网格就成了天然画框,下次遇到无聊的场景,试着把相机倒过来拍摄,水洼里的倒影会变成主体,现实世界反而成了陪衬,当常规视角拍不出彩时,打破常规就是最好的技巧。
等待比快门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日落时,大多数人看到太阳下山就收工,却错过了最美的十分钟——当云层被余晖染成粉紫色时,街头摄影也一样,提前对焦在斑马线上,等红衣行人走进取景框再按快门,有经验的拍摄者都懂得"腌制时间",就像煲汤需要文火慢炖,好照片往往需要等光线、等人物、等那阵恰到好处的风。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