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速度不够导致照片发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遇到按下快门后画面像被水晕开的情况,这就像试图用勺子接住高速流动的水——根本抓不住瞬间,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手部微颤会被传感器忠实记录,有个实用口诀:焦距倒数即安全快门,比如50mm镜头至少用1/50秒,夜间拍摄时,很多人死磕光圈却忽略快门,结果路灯拖出长长的光痕,上周帮学员分析夜景人像,发现他用了1/15秒手持拍摄,这相当于要求杂技演员走钢丝时还要绣花。
自动对焦系统在和你捉迷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滴滴声提示合焦,回放却发现睫毛清晰鼻尖模糊,这种背叛感就像微波炉"叮"完食物还是冷的,单反的十字对焦点比普通点更精准,但面对纯色墙面或弱光环境时,对焦马达会像没头苍蝇乱转,建议改用单点对焦,对着明暗交界处锁定,有次拍婚礼戒指,对焦框明明罩住钻戒,成片却显示绒布纹理清晰——原来对焦平面悄悄偏移了2毫米。
镜头脏污比雾霾更可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uv镜上的指纹印在强逆光下会化作仙气缭绕的"艺术效果",这就像戴着沾满油渍的眼镜看风景,很多人用衣角擦镜头的习惯,相当于用砂纸打磨车窗,某次外拍活动,模特脸上总出现光斑,检查发现是前镜组沾了早餐的油渍,正确做法是用气吹先吹走沙粒,再用镜头笔螺旋清洁,任何擦拭都是下策,就像不该用钢丝球洗不粘锅。
防抖功能反而添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脚架上开着镜头防抖,得到的画面可能像果冻般摇晃,这如同骑自行车时突然锁死刹车,现代防抖机制通过浮动镜片补偿震动,但固定机位时它会持续"空转",有个反常识现象:用200mm以上长焦拍飞鸟,关防抖连拍成功率更高,去年深秋拍银杏,架着三脚架却总出现重影,折腾半小时才发现是防抖开关忘关,像穿着雨靴在跑步机上锻炼。
被忽略的呼吸效应在捣鬼
大光圈镜头全开时,对焦过程本身会改变取景范围,好比用望远镜时不断调整瞳距,85mm f/1.4这类镜头尤其明显,微距拍摄时甚至能看到构图"呼吸",解决方法是用实时取景放大5倍精细对焦,就像外科医生戴着放大镜缝合血管,曾见影友抱怨人像眼珠不够锐,其实是面部转向导致焦点漂移了——这像试图用镊子夹住游动的小鱼。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