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人像需要精准控制曝光补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雪地反光率高达90%,相机的测光系统常被"骗"得降低曝光,就像在强光下看手机自动调暗屏幕,结果人脸黑成剪影,解决方法是手动增加1-2档曝光补偿,但要注意高光溢出——我曾拍藏族姑娘时,白色头饰的纹理差点被雪地反光"吃掉",这时可以对着手掌测光锁定,再微调至雪粒呈现晶莹质感,人物肤色仍保持红润的状态。
低温环境考验设备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零下20℃时,相机电池续航会像融化的冰淇淋一样快速流失,去年在长白山,我把备用电池贴身放在羽绒服内层,结果镜头马达还是冻得"咳嗽",现在会提前用暖宝宝包裹电池仓,但要注意别让冷凝水侵入电路,更麻烦的是三脚架金属关节结霜,云台转动时发出"咯吱"声,这时候涂抹登山杖用的防冻蜡反而比专业工具更管用。
服装色彩搭配打破冰雪单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纯白背景容易让画面变成一碗没放调料的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拍摄时,我让模特换上宝蓝色斗篷,雪地立刻浮现出童话感,但要注意高饱和色块面积不能过大,否则像PS上去的贴图,有个取巧办法:让模特手持红灯笼或橙黄色暖手袋,小面积暖色既能提亮画面,又不会抢了人物神态的风头。
逆光拍摄营造冰雪魔法时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躲着太阳拍雪景,其实下午三点后的低角度逆光,能让发丝边缘结出"钻石光",难点在于控制光比——既要让人物面部受光,又要保留背景雪堆的层次,我的笨办法是让助手举反光板站在模特侧前方45度,像炒菜颠勺那样不断调整角度,当哈出的白气被染成金粉色时,赶紧连拍,这种转瞬即逝的效果比后期加光晕真实十倍。
动态捕捉让冰雪人像活起来
静止的雪中人像容易变成标本,不妨引导模特扬雪或跳跃,在崇礼滑雪场,我让穿汉服的姑娘旋转时突然展开披风,飘落的雪粉形成天然柔焦镜,快门速度建议1/500秒以上,但别迷信高速连拍——有次我连按36张,回来发现最动人的却是预备动作时睫毛沾雪的那张,冰雪动态美的精髓在于那种将凝未凝的临界感。


 浅梦悄然绽放
 浅梦悄然绽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