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自己的照片却像手机随手拍,问题出在光圈理解上——f/1.8的大光圈能让镜头像眯起的眼睛,只聚焦在关键部位,上周帮学员拍咖啡馆人像时,用50mm镜头开到f/2.8,咖啡杯拉花清晰可见而背后嘈杂人群化作色块,这就是"虚实语法",但要注意,拍集体照若还用大光圈,后排人脸就会像被打了马赛克。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孩子踢足球总得到模糊影像?这像用漏勺接自来水,快门速度就是控制水流通过的阀门,1/1000秒能凝固飞溅的水花,但阴天用这个参数照片会黑得像煤块——因为进光时间太短,去年拍马拉松时,我用1/500秒配合ISO1600,选手扬起的发丝和汗珠都粒粒分明,不过拍溪流时故意降到1/15秒,水流就变成了丝绸,这种矛盾正是摄影的趣味所在。
构图三分法存在哪些实战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就万事大吉?有次在黄山拍日出,云海明明按三分法构图,成片却像明信片般呆板,后来发现前景的松枝打破机械分割,画面才活起来,这就像包饺子,馅料居中虽规矩,但捏出褶皱才有生气,遇到对称建筑或倒影时,死守三分法反而会破坏天然韵律,这时候中轴线构图才是正解。
手机摄影如何突破硬件限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说手机拍不出单反质感,但去年用千元机拍的菜市场组照却拿了奖,关键在扬长避短:避开逆光场景(手机宽容度低),多找结构感强的俯拍角度(利用广角畸变),拍夜市时把手机贴在玻璃柜台上,反光板就是现成的蜜汁叉烧,最近发现个野路子——用墨镜当ND滤镜,长曝光下的喷泉居然拍出了拉丝效果,谁说厨子非得有全套刀具才能做出好菜?
后期调色怎样避免塑料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把晚霞调成荧光粉的惨案,这就像用辣椒油画水墨画,真正耐看的调色要像炖老汤,去年处理敦煌戈壁照片时,先在ACR里恢复RAW文件的灰度层次,再单独给沙粒叠加油画肌理,有个秘诀:动饱和度前先调明度,就像化妆先打底再上腮红,遇到肤色发青的情况,别急着拉色调,检查下是否白平衡被环境色带偏了——这和煮饺子点凉水是同一个道理。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