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清晨或黄昏拍摄?因为此时的光线角度低,能拉长影子、突出纹理,逆光拍摄时树叶会透出脉络,但新手常遇到人脸发黑的问题,解决办法很简单:用反光板补光,或者后期提亮阴影,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强光下拍摄好比大火爆炒,容易过曝;柔光则像文火慢炖,更适合表现细节。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构图真的万能吗?拍摄广场上的雕塑时,故意把主体放在正中央,反而能强化庄严感,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试试蹲下来用仰拍,让天空成为天然画布,这就像整理房间,与其纠结怎么摆放杂物,不如换个角度把杂物变成装饰,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但先得知道规则是什么。
快门速度藏着动态密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时用1/1000秒会凝固水花,但失去流动感;改用1/15秒能拉出丝绸效果,可手抖怎么办?找块石头固定相机,或者调高ISO牺牲些画质,这和骑自行车一个道理,想拍清楚飞转的车轮就得用高速快门,但若想表现速度感,让背景模糊反而更真实,动态拍摄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想讲什么故事。
后期不是作弊而是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张RAW文件,有人调色像油画有人像纪实?就像同样的食材,川菜和粤菜做法完全不同,提亮阴影时发现噪点增多?不妨试试分层调整,只提亮主体部分,有人觉得后期失真,但相机直出也是经过算法处理的,真正的关键在于:后期应该服务于你想表达的情绪,而不是炫技。
设备选择要匹配拍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野生动物非要600mm镜头吗?在城市公园里,400mm配合剪裁也能用,旅行时带三脚架还是八爪鱼?如果主要拍街头,带个迷你脚架更实际,这就像登山穿皮鞋肯定不行,但也没必要每次都穿专业登山靴,了解设备的极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拍摄需求。


 Angel天使心
 Angel天使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