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拍照片的还是拍视频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最初是为定格瞬间而生的
当达盖尔在1839年发明银版摄影时,他恐怕没想到两百年后人们会举着能拍4K视频的手机讨论这个问题,传统摄影的本质确实是凝固时间——用1/500秒的快门捕捉飞鸟展翅,用长曝光记录星轨轨迹,就像老式留声机只能播放唱片,早期相机只能生成单幅画面,但为什么现在婚礼摄影师总在照片和视频模式间切换?因为需求在进化,就像电话从固话发展到智能手机,工具总要适应人的使用习惯。
视频本质是连续摄影的魔法
把24张照片连起来播放,就变成了1秒钟的电影,这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玩过的把戏,今天被称作"帧率",用索尼A7S III拍摄时,按下视频键的瞬间,相机其实在疯狂完成每秒120次的摄影动作,就像用订书机装订画册,单张是照片,连续装订就成了动态影像,但为什么专业摄影师常说"拍视频更烧内存卡"?因为同样记录10秒,视频需要处理2400张照片的数据量,而单张摄影只需斟酌其中一帧。
器材选择暴露创作意图
观察摄影师的背包就能明白答案:带三脚架和ND滤镜的多半是视频工作者,揣着五六块电池的可能是体育摄影师,就像厨师不会用炒锅煮咖啡,富士X-T5的胶片模拟适合拍照,而松下GH6的散热设计专为视频优化,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拍纪录片常用变焦镜头,而时尚摄影偏爱定焦?因为前者需要灵活应对突发场景,后者追求极致的瞬间画质,这种差异比"拍照还是拍视频"的争论更值得玩味。
现代设备正在模糊边界
iPhone15 Pro的"电影模式"能同时记录照片和视频数据,就像微波炉兼具烤箱功能,这种融合催生了新问题:当8K视频能截出3300万像素的静态帧,还有必要专门按快门吗?实践给出答案——去年世界杯期间,路透社记者用佳能R5C拍摄的视频中截取的照片登上各大报纸,但婚纱摄影师仍坚持用哈苏中画幅拍摄原始照片,这就像钢笔和键盘都能写字,关键看你要创作书法作品还是日常记录。
创作者决定工具的属性
陈漫用数码后背拍时尚大片,王家卫用胶片摄影机拍《花样年华》,工具从来不是限制,真正重要的是:你想让观众凝视片刻(照片),还是沉浸其中(视频)?就像选择用钢笔写信还是发语音消息,取决于你想传递的温度,下次有人争论这个问题时,不妨反问:你会用菜刀切面包还是用锯齿刀切牛排?答案永远藏在具体的使用场景里。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