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风光摄影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选择决定画面层次
清晨五点的戈壁滩上,三脚架早已支开,此时低角度的侧光能让雅丹地貌的褶皱投下细长阴影,像老农脸上的皱纹般深刻,有学员问为什么不等太阳升高再拍,殊不知正午顶光会让地形失去立体感,就像用平板灯拍证件照,建议携带灰渐变滤镜平衡天地光比,当云层移动时快速调整曝光补偿——这片荒原的光影戏法,往往只给你二十秒的表演时间。
超焦距运用拓展景深范围
在祁连山草原拍摄经幡时,有位同行始终调不好前景野花与远处雪山的清晰度,其实只要把镜头焦距调到28mm,光圈缩至f/11,对准三米外的经幡柱对焦,就能获得从脚尖到天际线的锐利画面,这就像老花眼裁缝穿针引线,与其紧盯针鼻,不如把线头放在合适距离自然看清,记得打开实时取景放大功能确认细节,高原阳光常会欺骗取景器。
恶劣天气藏着惊喜素材
沙暴来临前半小时,整个摄影团都在收器材,唯独老张给相机套上保鲜膜继续拍摄,后来他那张风沙中若隐若现的烽燧作品,比所有人晴天拍的更抢眼,戈壁的极端天气就像脾气古怪的调色师,可能泼你一身黄沙,也可能赠予戏剧性的放射状云层,建议随身带防水密封袋和镜头笔,-10℃时要像保护老寒腿那样给电池保暖。
人文元素为风光点睛
去年在羌塘草原,我们追着光影跑了三天都不满意,直到牧羊人赶着牦牛群闯入画面,移动的藏袍红与静止的雪山白形成的色彩对冲,比任何构图法则都生动,现在每遇到绝佳机位,我们会先观察附近是否有转经筒、玛尼堆或炊烟,就像煮羊肉不放盐总差点意思,纯粹的自然风光有时也需要人文这把盐来提味,注意保持至少50米距离拍摄牧民,长焦镜头比冒昧靠近更显尊重。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