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手机摄影

风景摄影作品集,光影诗行,自然与城市的风景摄影艺术

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清晨五点的闹钟总让人挣扎,但当你看到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一切抱怨都会消散,黄金时刻(日出后和日落前一小时)的光线像被蜂蜜浸泡过,柔和得能抚…

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

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五点的闹钟总让人挣扎,但当你看到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一切抱怨都会消散,黄金时刻(日出后和日落前一小时)的光线像被蜂蜜浸泡过,柔和得能抚平景物的棱角,我曾在黄山守候三天才等到云海与朝霞同框,而午后顶光下同样的场景会显得干瘪,风光摄影是和时间谈判的艺术——提前用手机软件查看日出方位,甚至观察树影长度来判断太阳角度,这些细节决定了一张照片能否“呼吸”。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就像炒菜的盐,没有它不行,但只放盐肯定乏味,在冰岛拍摄黑沙滩时,我把玄武岩柱群硬塞进九宫格交叉点,结果像张地理课本插图,后来改用对角线构图,让岩柱从右下角刺向翻滚的乌云,画面立刻有了冲突感,有时候要故意“犯错”: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给暴风雨前的诡谲天空留出舞台;或是用前景的枯枝框住远山,比直接拍摄多出三层空间维度。

滤镜不是万能的救星

滤镜不是万能的救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把渐变灰滤镜当创可贴,硬生生把傍晚拍成阴天,在洱海拍水杉时,我试过用0.9档硬渐变压暗天空,结果水面倒影也跟着死黑一片,后来改用包围曝光后期合成,反而保留了晨曦的渐变层次,但偏振镜确实是魔法道具——它能让你透过水面看到湖底的鹅卵石,就像擦掉玻璃上的雾气,关键要明白每种工具的脾气:ND滤镜适合长曝光驯服瀑布,而霞光漫天的时刻,裸镜反而最真实。

天气越糟越要出门

天气越糟越要出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将至时,99%的人收相机躲雨,剩下1%在狂奔找机位,去年台风天我在舟山群岛拍到紫灰色云墙压向渔港,雨帘像被风吹散的珠串,这种戏剧性光线是晴天永远等不到的,恶劣天气需要双重准备:用防雨罩包裹相机,同时心理上接受可能空手而归,记得那次在零下20℃的长白山,电池续航只有平时的1/3,但雾凇在寒雾中泛着蓝光的画面,值得贴满暖宝宝坚持两小时。

后期处理要守住底线

后期处理要守住底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把饱和度滑块当成糖果罐,结果调出的晚霞像草莓酱泼洒,修张家界的峰林时,我发现只提升阴影部分的自然饱和度,比全局加对比度更能还原肉眼所见,高光可以压暗,但死白区域就像煮过头的面条——再也救不回来,用蒙版分区调整时,要像给不同蔬菜控制火候:山体加点清晰度,水面保持丝绒质感,而天空的渐变必须比婴儿皮肤还自然,最好的后期是让人看不出你动过手。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