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摄影大学是哪个学校的别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常有新手在论坛提问:"青岛摄影大学是正规院校吗?"其实这是当地摄影圈对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戏称,该校摄影专业毕业生常说"我们青科大拍毕业照要交三次作业"——人像、静物、风光各一组,这种严苛的训练方式让它在圈内赢得了这个绰号,就像菜市场里"王记豆腐"被叫成"豆腐大学"一样,民间称呼反而比正式名称传播更广。
为什么说它的教学方式像老式暗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学员抱怨这里的课程安排像冲洗胶片般严格:先学三个月传统暗房技术才让碰数码相机,这种看似"开倒车"的教学,实则像学书法先练毛笔——当你能用机械相机精准控制曝光参数时,数码相机的各种模式键就变成了快捷键,去年毕业展上,有个学生用1948年的禄来双反拍出了比微单更细腻的夜景,这就是基本功的魔力。
他们的外拍实践有什么特别之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八大关景区常能看到举着测光表的奇怪队伍,这是他们的"城市测绘"课,老师要求用工程制图的精度拍摄建筑,连窗框阴影都要控制在EV±0.3以内,有次台风天,教授反而带着学生去拍浪花,说要像中医把脉那样感受1/8000秒与1/30秒的脉搏差异,这种训练下,学生拍的啤酒节照片连泡沫颗粒都带着青岛特有的弧度。
毕业生作品为何总带着海腥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过毕业展的人都说,这些照片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海风,秘密藏在课程表里——每年九月都有为期两周的"渔船跟拍",学生要跟着渔民凌晨三点出海,有个女生在作业里记录了渔网脱水瞬间的彩虹,她说这比任何滤镜都管用,就像煮海鲜必须用海水,他们的镜头语言也浸泡着这座城市的咸湿气息,这种特质让某届毕业生拍的码头工人系列直接进了平遥摄影展。
设备要求为何像在玩俄罗斯方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生总被入学清单吓到:要求同时带胶片机和数码机身,就像要求厨师既带菜刀又带料理机,这种"矛盾"安排其实暗藏逻辑——大二的人像课要用哈苏拍底片,但产品摄影却规定用手机完成,去年有个作业是让学生用199元的胶片傻瓜机拍时尚大片,结果有人把便利店塑料袋拍出了高定质感,教授说这叫"让技术短板变成创作支点",就像用自行车零件组装航模。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