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观察人物身高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三个以上女性并排站立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人被挡脸,去年给某闺蜜团拍毕业照时,穿高跟鞋的女生和穿平底鞋的女生足足差了15公分,直接导致后排的人像被"砍头",这时候可以尝试"阶梯式站位"——让最高者站中间,其余按身高向两侧递减排列,形成自然斜坡,如果遇到特别悬殊的身高差,不妨让矮个成员坐在前排台阶或椅子上,高个站在后方,这样既避免遮挡,又能利用高低落差制造层次感。
服装色彩决定站位疏密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色衣服具有视觉收缩效果,浅色则容易膨胀,曾拍过一组四人合影,穿黑裙的两位站得太近,在照片里几乎融为一体,而穿白裙的两位明明间隔半米却显得拥挤,建议同色系服装可以紧凑站位,对比色服装则需预留更多空隙,就像煮饺子要防止粘锅,穿相似颜色的成员之间最好保持20厘米以上距离,或者通过交叉站位(如深-浅-深-浅)来制造节奏感。
自然互动比摆拍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行要求所有人看镜头往往会拍出生硬的"证件照效果",有次拍摄母女三人时,我让她们假装整理其中一人的围巾,抓拍到的侧身交谈画面比刻意摆的姿势生动十倍,可以设计些小情境:比如让她们互相耳语、帮对方调整发型,或是同时指向某个趣味点,这种动态站位能打破呆板的直线排列,注意提醒她们把脸转向镜头45度角,既能保留互动感又不会丢失面部细节。
环境元素要参与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樱花树下拍五人合影时,最初让她们排成横队,结果繁花都成了头顶可有可无的背景,后来调整成前后错落的菱形站位,让最后方的人伸手拉树枝形成前景框架,瞬间让环境与人产生关联,遇到特色场景时,要像布置剧场一样利用空间——长廊可以引导她们沿柱廊渐次站立,咖啡馆则适合分散在桌椅之间形成自然的生活场景,记住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对话而非对抗。
镜头焦段影响肢体语言
用50mm以上焦段拍摄时,成员们会不自觉地靠得太近,导致肩膀重叠,有次用85mm镜头拍四人照,成品看起来像连体婴,这时需要明确间距规则:相邻两人的肩膀间隔应大于半个身位,广角镜头则相反,24mm拍摄的六人合照里,边缘成员被拉伸变形得像要逃离画面,解决方法是在画面两侧各留10%余量,并让中间成员稍微前倾,边缘成员侧身30度站立来抵消畸变。


 Cool酷影
 Cool酷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