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拍摄技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光圈控制景深
为什么同一场景下,有些照片背景虚化如奶油般化开,有些却前后清晰?关键在于光圈大小,将光圈比作水龙头,开大(如f/1.8)时,光线汹涌而入,景深变浅,适合突出人像或静物;拧小(如f/16)后,光线细流般均匀覆盖画面,风景摄影中连远处树叶的脉络都能清晰呈现,试试用同一镜头拍摄咖啡杯:f/2.8下杯柄已模糊,f/8时连背景书架的文字都跃然纸上。
快门速度冻结或拖曳时间
拍摄飞鸟时总拍成模糊影子?这像用勺子接住瀑布——快门速度不够快,1/1000秒能凝固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30秒拍摄溪流,水流会变成丝绸般的雾状,有个矛盾点:夜间用高速快门会欠曝,此时要么开大光圈,要么接受些许动态模糊,地铁站里尝试两种拍法:用三脚架固定相机,1/4秒拍出乘客的拖影,1/500秒则定格扬起的发丝,同一场景讲述不同故事。
构图引导视觉动线
为什么有些照片让人一眼抓住重点?秘密在于隐藏的几何语言,把画面想象成钟表盘:将主体放在4点或7点位置(三分法),比正中摆放更有呼吸感,拍摄老街时,让青石板路沿对角线延伸,观众的视线会不由自主走向尽头的灯笼,但打破规则也有趣——对称构图拍摄教堂穹顶,强迫症般的平衡反而产生神圣感,下次拍餐盘时,故意把牛排切块放在边缘,留出空白制造悬念。
白平衡还原或创造氛围
晨光中的雪景总拍出诡异的蓝色?这就像戴着墨镜看世界,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常被欺骗,5500K色温适合正午阳光,而2800K能还原烛光的橙黄,但刻意“犯错”更有趣:用阴影模式(约7000K)拍落日,整个画面会燃烧起来;阴天白平衡拍篝火,火焰变成妖异的紫色,尝试在咖啡馆用不同预设拍摄同一杯拿铁,观察拿铁如何从温暖变清冷。
曝光补偿应对复杂光线
逆光人像不是脸黑就是背景过曝?这像同时测量火焰和冰块的温度,相机的测光系统常被大面积亮/暗部误导,+1EV能让背光的脸庞重现细节,-1.5EV则能保留晚霞层次,雪景拍摄时自动曝光总把白雪拍成灰鼠色,+1.5EV才能还原纯净,下次遇到舞台追光灯,先拍一张标准曝光,再逐级加减,你会发现同一束光下藏着三场不同的戏剧。


 Charm魅力者
 Charm魅力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