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花瓣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朵花在清晨和正午拍摄效果截然不同?关键在于光线角度,侧光能强化花瓣纹理,比如拍摄月季时,45度角的晨光会让绒毛产生细密阴影;而正午顶光容易让画面发灰,这时可以尝试用白卡纸补光,逆光虽能拍出透亮效果,但要注意避免镜头吃光——稍微移动机位,让花茎恰好挡住太阳,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背景杂乱会吃掉主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背景里横着半截晾衣杆的郁金香照片吗?这种"视觉车祸"源于忽略景深控制,拍摄时不妨蹲低些,让天空或成片花田成为纯色幕布,如果环境实在混乱,有个土办法:带块黑绒布挂在花后30厘米处,微距镜头用户要更警惕,焦外一枚小石子都可能变成模糊的色块干扰,此时收缩光圈到f/8反而比f/2.8更实用。
露珠是天然的钻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黎明出动?晨露能给花朵镶上动态高光,但遇到无露水的晴天怎么办?用滴管在花瓣边缘制造3-4颗"人工露珠",注意水珠间距要不等,大小要有差异,拍摄时让水珠折射远处点光源,焦外就会自然形成圆形光斑,切记别喷水雾——成片的水膜会彻底破坏花瓣质感,像隔了层毛玻璃。
风是看不见的破坏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明对好了焦,成片却像梵高的向日葵?三脚架也治不住风速超过2m/s的妖风,这时可以尝试"陷阱对焦":预先锁定花蕾摆动轨迹的中间点,开启高速连拍,还有个反常识的技巧:换成更重的长焦镜头,镜体自重反而能稳定轻微晃动,如果拍摄盆栽,不妨在花盆下压两块鹅卵石,这比后期修抖动模糊省力得多。
色彩过度饱和是种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相机直出的红花总像塑料假花?CMOS对红色通道格外敏感,后期时把洋红滑块往左调5-10个单位会有惊喜,阴天拍摄白色花卉时恰好相反,需要手动加0.3档曝光补偿,否则白牡丹会变成脏灰色,记住显示器校准的重要性——修图时旁边放朵真花对照,比任何校色仪都直观。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