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摄影如何捕捉风的形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逆光拍摄成片的芦苇时,许多新手会发现画面总像蒙了层灰雾,其实这是风在作祟——摇曳的茎秆在长曝光下会形成拖影,试试将快门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像用筷子夹住滑溜的泥鳅那样定格瞬间,若想表现风的轨迹,反而要降到1/30秒,让芦苇穗子在画面里画出柔和的弧线,记住侧逆光角度能让每根绒毛都镶上金边,比正面打光更有层次感。
怎样用芦苇填补天空的空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苍白无云的天空时,不妨把芦苇当作天然的构图工具,选择7-8根形态各异的植株作为前景,让它们以不同高度刺破天际线,就像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具体操作时蹲低机位,用广角镜头仰拍,注意让最近的芦苇距镜头不超过1米,这样能形成夸张的透视,有次我在湖边拍摄时,故意让两株芦苇交叉成X形,结果它们投在天空的影子变成了天然的画框。
晨雾中的芦苇为何容易过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拍摄者:明明肉眼看见雾中芦苇透着暖黄,照片却白茫茫一片,这是因为相机测光系统会被大面积高光欺骗,解决方法像煮粥时调节火候——先减1档曝光补偿,观察直方图右侧是否触顶,如果穗尖细节仍不理想,试试点测光对准芦苇最亮部,就像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单独打追光灯,记得携带灰卡,晨雾的光比变化比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还难捉摸。
枯黄芦苇怎样拍出高级质感
很多人嫌弃枯芦苇的颓败感,却忽略了它们堪比牛皮纸的纹理,阴天时用70-200mm长焦压缩背景,焦段调到135mm左右,像用放大镜观察旧书页那样捕捉茎秆上的裂纹,有个小技巧:手动对焦到前景芦苇后,故意让背景虚化成色块,这样焦外的褐色会形成天然渐变,上次我意外发现,逆光下枯萎的芦苇膜竟像X光片般透出血管状的脉络,这比拍鲜活的芦苇更有岁月感。
为何你的芦苇倒影总像烂面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静水面的倒影常被拍得软塌塌的,问题出在拍摄时机,最佳时刻是风速小于3级时,此时水面像刚铺平的沥青,芦苇倒影能保持笔直的垂线,建议使用偏振镜消除水面反光,但别拧到底——保留10%的波光,就像给清汤面撒几粒葱花,有次我等到日落前20分钟,发现芦苇倒影突然变得锐利,原来是水温下降使水面张力发生了变化,这个细节教科书上可不会告诉你。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