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上的污渍会制造光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发现照片出现不规则光斑时,第一反应是检查相机设置,却忽略了最直接的元凶——镜头污渍,指纹、油渍或灰尘在强光环境下会形成漫反射,尤其在逆光拍摄时,这些污渍就像被阳光照射的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痕,把光线拆解成散乱的光点,曾有位摄影师在沙漠拍摄时反复调整光圈参数,最后才发现是镜头上的防晒霜痕迹作祟,养成拍摄前用专业镜头布清洁的习惯,能避免80%这类问题。
光圈叶片反射形成星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拍摄路灯、太阳等点光源时,画面中出现放射状星芒,这其实是光圈叶片的"绘画作品",光圈收缩到f/8以上时,多边形光圈孔会使光线产生衍射,就像用手指捏住水管口会喷出散射水花,有个有趣的矛盾:追求背景虚化的大光圈反而会弱化这种效果,而小光圈虽然能增强星芒,却可能因衍射降低画质,建议拍摄城市夜景时用f/11左右的光圈,既能保持星芒形态又不过度牺牲清晰度。
CMOS传感器遭遇强光过载
直接拍摄激光或焊接火花时,画面上可能出现紫色或红色的异常光斑,这类似于人眼直视强光后残留的视觉残影,相机的CMOS传感器在接收过量光子时,会产生类似"溢出现象",就像往杯子里倒可乐,泡沫会不受控制地漫出杯沿,有次拍摄电焊现场,即便用了ND减光镜,飞溅的火花仍在RAW格式文件中留下了玫红色的像素块,这种物理损伤只能通过后期修复。
空气中的悬浮物变成光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雾天或充满粉尘的车间里,漂浮的水珠、金属粉末会成为天然的反光板,它们像显微镜下的示踪粒子,把穿过镜头的光线具象化成漂浮的光点,这种效果在拍摄舞台灯光时尤为明显——干冰烟雾中的每个微粒都在演绎丁达尔效应,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刻意保留这类自然光斑,比如在拍摄烛光晚餐时,让香槟杯上方的气泡折射光成为画面中的银河。
UV镜产生二次反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护镜片有时候反而是光斑的帮凶,廉价UV镜的镀膜工艺不完善时,就像老式窗户玻璃那样容易产生重影,在夜间拍摄霓虹灯牌时,主光源经常会在对称位置生成"孪生光点",如同隔着鱼缸看灯泡,测试方法很简单:卸下UV镜拍摄同一场景对比,有位婚礼摄影师就因此发现,新人戒指上的高光点原来是保护镜反射的烛光倒影。


 MountainPeakAdventure
 MountainPeakAdventur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