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光圈是控制曝光的闸门
为什么在阴天拍摄人像时,摄影师总爱开大光圈?这就像雨天撑伞要调整伞面角度——f/1.8的大光圈如同完全展开的伞骨,能让更多光线涌入传感器,但要注意景深陷阱:用85mm镜头拍特写时,若模特鼻尖清晰而睫毛模糊,说明光圈开得过大,建议拍摄半身像时将光圈收缩至f/4,像调节水龙头流量般平衡进光量与清晰范围。
快门速度决定时间的切片厚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1/2000秒的快门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凝固翅膀,但慢门拍摄溪流时,为何1/4秒的快门能织出丝绸般的水纹?这类似于观察摇动的风扇叶片——当转速超过人眼识别极限,旋转的扇叶就变成了半透明雾状,记住安全快门法则:50mm镜头至少要1/50秒,手持拍摄时不妨将相机当成需要稳定托住的汤碗。
构图是视觉重力的巧妙分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九宫格交点放置主体像在跷跷板上找平衡点?试着拍摄黄昏渔船:将桅杆放在右下交叉点,留出左侧水面反光,画面顿时呼吸通畅,但打破规则需要理由——当拍摄对称式建筑时,中央构图反而像严谨的秤杆,此时失衡才是真正的失衡。
白平衡是色彩记忆的修正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拍雪景总发蓝,就像透过钴玻璃看世界,而傍晚拍人像皮肤泛黄,如同给照片抹了层蛋黄酱,手动设置5500K色温拍摄婚礼现场,相当于给不同光源配专属滤光片,遇到混合光源时,不妨以餐巾纸为参照物做自定义白平衡,这比后期修正更像给色彩上保险。
焦段选择改变空间叙事语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4mm广角拍街头时,前景的报亭与远处大楼产生对话般的透视关系,但用200mm长焦压缩空间后,山峦层叠得像摞起来的煎饼,拍摄儿童纪实建议用35mm镜头,这个既不会变形又保留环境信息的焦段,如同站在三米外观察孩子的自然视角。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