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摄影师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设置决定照片成败
很多新手拿到相机就急着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就像炒菜不放盐,设备再好也白搭,以青岛栈桥拍摄海鸥为例,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000秒,拍到的全是翅膀虚影,建议开启快门优先模式,感光度调到400-800区间,遇到阴天要果断提升到1600,有个学员曾固执地用自动模式拍奥帆中心夜景,结果相机自作主张开了闪光灯,前景惨白一片,背后的灯塔反而漆黑——这就像用电吹风烘干海鲜,完全违背自然规律。
构图技巧让画面会说话
八大关的梧桐大道为什么总被拍成"电线杆集合"?因为多数人把树干放在画面正中间,试着用三分法构图:让道路的延伸线指向左下交叉点,右侧留出红瓦屋顶作为视觉缓冲,去年带学员在石老人拍礁石,有人非要把整个礁石塞满画面,结果照片压抑得像犯人档案照,后来让他退后五步,用广角镜头把海浪泡沫作为前景,画面立刻有了层次感,构图不是填空游戏,要像吃海鲜火锅那样留出呼吸空间。
光线运用是摄影的魔术师
小麦岛下午三点和五点的阳光完全是两种语言,有位学员抱怨拍不出"网红同款"逆光发丝,结果发现他总站在阴影里让人物背对太阳,其实青岛的侧逆光特别适合拍人像,尤其是下午四点后的阳光穿过树叶,会在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但要注意,这种光线就像不稳定的海鲜市场行情——必须用点测光锁定人物面部,否则相机很容易被背景亮度欺骗。
后期处理是最后的调味师
见过有人把中山路的德式建筑调成荧光粉吗?后期不是染色车间,以RAW格式拍摄的栈桥晚霞,在Lightroom里拉高阴影时,会发现暗部藏着无数渔船细节,就像揭开蒸锅瞬间发现海鲜的惊喜,但切记,清晰度滑块超过+30,老城区的砖墙纹理就会变成刀刻般的塑料感,去年有个学员执着于HDR效果,把教堂穹顶修得发光,结果照片像浸泡在机油里——好的后期应该像海盐,能提鲜但尝不出咸味。
每次培训最欣慰的,是看到学员突然开窍时亮起来的眼神,有个大姐第三天才明白,她拍不出啤酒节烟火,不是因为设备差,而是总在烟花绽放后才按下快门,摄影说到底,是练就一双随时准备捕捉惊喜的眼睛。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