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的昵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照片的灵魂导师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层次分明,你的却像蒙了层雾?关键在于对光线的驯服,清晨斜射的暖光能给建筑镀上金边,但若直接怼着太阳拍,镜头会吃进太多眩光,试试侧身站位,让光线从45度角切入,树影在砖墙上拉出细长的线条,这时按下快门,画面立刻有了立体感,光线不是敌人,而是需要谈判的合作者。  
构图法则会偷偷背叛你
三分法、引导线、黄金螺旋……这些规则背得滚瓜烂熟,拍出来的照片却像数学作业?曾在西湖边见过老法师们扎堆拍荷花,所有镜头都对准花心,结果千篇一律,有次暴雨过后,我蹲下来用积水倒映残荷,破碎的镜像反而让画面活了,规则是地图,但真正的好照片往往诞生在偏离航线的岔路上。  
快门速度在玩变脸游戏
你以为1/500秒能冻结飞鸟?试试拍蜂鸟振翅,那对翅膀每秒能扇动80次,有次拍马拉松,用高速快门凝固跑者表情,背景却死气沉沉;换成1/30秒追焦拍摄,模糊的背景线条反而让速度感从照片里喷涌而出,快门就像炒菜的火候,爆炒和文火炖煮,端看你想要什么风味。  
后期修图不是赎罪券
见过太多人抱着"后期再调"的心态乱拍,结果RAW格式也救不回过曝的天空,去年在敦煌拍星空,前期花半小时用赤道仪对齐北极星,单张曝光就获得银河细节,而同行伙伴依赖堆栈降噪,电脑处理三小时仍充满彩色噪点,修图软件是手术刀,不是创可贴,前期拍摄才是真正的造血干细胞。  
三脚架比恋人更难驯服
那些说三脚架稳定的,肯定没在八级风里拍过日出,去年在黄山,我的碳纤维脚架被吹成振动棒,最后用背包挂钩挂岩石上才稳住,但拍流水时,它又变成最忠实的伙伴——慢门三十秒,雾化的溪流像融化的翡翠,器材的脾气,得用经验来摸透,就像老茶客知道哪片茶叶最经得起滚烫。


 心湖泛起涟漪
 心湖泛起涟漪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