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依赖后期修图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就像问厨师是否需要调味料,生鱼片讲究原汁原味,但红烧肉离不开酱油和糖,摄影同理:新闻纪实类作品往往要求零修改,而商业人像可能需要精修皮肤质感,曾有位婚礼摄影师因为现场光线混乱,不得不通过后期将过曝的窗框细节拉回,否则整组照片都会报废,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而是"为什么用"。
前期拍摄能替代后期调整吗?
理论上完美的前期可以省去后期,但现实像漏雨的屋顶——总有修补需求,比如拍摄落日时,人眼能同时看清天空层次和地面暗部,相机却要面临二选一,去年在青海湖,笔者用渐变灰滤镜压暗天空后,湖岸礁石仍是一片死黑,最终靠后期提亮阴影才还原所见,这就像穿针线时,滤镜是粗调,后期才是微调的那只手。
修图会破坏照片的真实性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争议点在于"真实"的定义,移除路人甲和凭空添加银河有本质区别,某次城市摄影展上,两组同机位拍摄的胡同照片形成有趣对比:一组仅调整明暗关系,另一组删除了所有电线,评委最终选择了前者,认为"整理现场"不等于"伪造现场",这类似化妆——淡妆修饰气色,浓妆改头换面,尺度决定性质。
新手应该先学拍摄还是先学修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像用液化工具把栏杆P弯,却不会调整拍摄角度,就像学自行车,总得先摔几次掌握平衡,再考虑加装辅助轮,去年指导学员时,要求他们用JPG格式拍一周,强迫自己关注构图和曝光,结果有人抱怨"暗部太脏",等换回RAW格式后才明白:后期是急救箱,不是创可贴乱贴的借口。
不同题材对后期的需求差异有多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野生动物摄影师可能只需微调色温,而建筑摄影常要矫正透视变形,朋友拍的美食海报看似自然,实则花了三小时处理餐具反光——那些"诱人油光"都是画笔画的,反观他拍的登山纪录片,连白平衡都没动,因为岩石的原始质感比"好看"更重要,这提醒我们:后期不是标准流程,而是量体裁衣的剪刀。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