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层次分明,你的却像蒙了层灰?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正午的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试试侧光拍摄——让光线从模特左侧45度角打过来,鼻梁和下颌的轮廓会立刻立体起来,逆光拍摄时别急着躲,用反光板补光,发丝边缘的金色光晕能让普通肖像瞬间升级,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
构图是视觉的导航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塞在正中间?这招早过时了!想象画面被井字格分成九宫格,把关键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咖啡杯时,杯柄对准右下交叉点,留出左侧蒸汽的上升空间,遇到复杂的街景怎么办?找个拱门或窗户当天然画框,观众的视线自然会被引导到框内的故事,下次拍孩子奔跑时,记得在他前进方向多留1/3空白,否则照片会有种"撞墙"的窒息感。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总像凝固的果冻?把快门调到1/15秒,水流就会变成丝绸,想抓拍跳起的猫却总拍到模糊残影?试试1/1000秒以上的高速快门,连胡须上的水珠都能定格,有个反常识的诀窍: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以上),但如果有光学防抖,这个规则可以打破——就像端着汤碗走路,有经验的厨师总能保持平衡。
后期不是救世主而是化妆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指望靠修图拯救废片,这就像用粉底盖痘痘——只会越遮越明显,正确的做法是:前期拍RAW格式,给后期留足余地,调色时别狂拉饱和度,试试只加强橙色和蓝色,画面会更有电影感,发现修图后总比原片假?三不原则":阴影不死黑、高光不刺眼、肤色不蜡黄,修人像时,用局部调整笔刷微调瞳孔反光,效果比整体提亮自然十倍。
镜头语言要说人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蹲着拍?因为平视角度最接近日常视角,观众会有代入感,想拍出食物的诱惑感?把镜头怼到与餐盘齐平,让酱汁的垂落感看得见,85mm镜头拍人像显胖?后退三步用135mm端拍摄,透视变形立刻消失,广角镜头会夸大前景,就像讲笑话时夸张的手势;长焦镜头压缩空间,适合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