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是摄影的隐形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清晨拍出来像油画,正午却像证件照?答案藏在光线的角度里,侧光能雕刻物体的纹理——试着在下午三点拍摄斑驳的墙砖,影子会像铅笔素描般勾勒出每一道裂痕,而阴天的漫射光则是人像的天然柔光箱,我曾用这种光线拍过孩子的笑脸,皮肤瑕疵像被薄纱过滤,只剩柔和的轮廓,逆光时别急着收相机,让镜头吃进一点眩光,画面会突然有了呼吸感。
构图需要制造视觉冲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放在正中央?这像把糖直接倒进嘴里,太直白,试试"三分法"的甜味延迟——拍摄咖啡馆时,故意把拉花的咖啡杯推到右下格,留出左侧蒸汽的轨迹,有次在夜市拍糖画艺人,我刻意让他的铜勺占据画面1/5,其余空间填满暖色灯泡的光斑,结果观众的视线反而被挤压到匠人青筋凸起的手部,留白不是空白,是留给想象力的跑道。
快门速度能冻结或扭曲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知道雨滴在1/1000秒下会变成悬浮的水晶珠吗?去年梅雨季,我蹲在屋檐下反复调试参数,终于拍到雨丝在慢门下化作丝绸,而背景的行人却保持清晰,这像同时看见两个平行时空,拍摄运动会时则相反——用1/2000秒定格篮球撞击篮板的瞬间,能看清皮革变形的褶皱,控制快门就像调节时间的阀门,转快点能冻住浪花,拧慢些能让车灯流成星河。
后期不是补救而是二次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调色像给照片化妆,其实更像酿酒,去年在青海湖拍的原片灰蒙蒙像隔了毛玻璃,但RAW格式保留了所有"葡萄汁",适当拉亮阴影部分后,湖水的层次像被唤醒的沉睡光谱,但别过度——有张雪景照我拼命加蓝调,结果像科幻片剧照,饱和度滑块向右是汽水,向左是清茶,没有对错,只有你想传递的情绪温度。
观察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手机拍出过惊艳照片吗?那证明好照片诞生于视网膜而非镜头,有次在菜场看见洋葱剖面像树桩年轮,用手机微距模式拍下,螺旋纹路里还粘着半片紫色外皮,这需要的是发现"洋葱的宇宙"的眼光,不是全画幅相机,就像给婴儿拍照,关键不是对焦速度,而是预判她下一秒会抓住自己脚丫的时机,最好的相机,是你已经随身携带的观察力。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