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掌握基础光学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通透,有人却像隔了层毛玻璃?问题常出在不懂光线特性,比如正午拍人像,硬光会在眼窝投下浓重阴影,这时让模特侧对太阳,用反光板补光,画面立刻柔和,曾有学员固执地用f/1.4大光圈拍集体照,结果后排人脸全虚——他忘了焦距和景深的关系,直到看见照片里模糊的五官才恍然大悟。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我明明把主体放中间了,为什么照片还是乱?"这就像写文章只会用逗号,试着把地平线压到画面下1/3处,突然就有了呼吸感;给飞鸟留出前进空间,死板的画面就活了,某次外拍,学员对着废弃渔船狂按快门,直到我让他蹲下用船身裂痕引导视线,他才惊觉之前拍的只是"物体",现在才是"故事"。
后期不是化妆是整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饱和度拉到100%说"这样鲜艳",就像给骨折病人贴金箔,真正修图要像老中医正骨:拉曲线是调筋络,色阶是正关节,有张雾霾天的城市照,降低蓝色明度后,楼宇突然从灰雾里"铮"地立起来,别迷信预设,那就像用同一剂药方治百病。
设备要当老友别当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举着万元镜头问:"怎么还没手机拍得好?"这好比抱怨菜刀不会自己切菜,中档相机配合三脚架,比手持旗舰机靠谱十倍,记得冰岛拍极光那晚,同行年轻人忙着调试新买的智能云台,我用五年前的机器手动对焦,反而先抓住了绿纱飘落的瞬间,工具越聪明,人越容易犯懒。
拍摄是场预谋的邂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等不到好照片?可能缺的不是运气而是算术,拍落日提前查方位角,算准蓝调时刻;拍昆虫要记它们晨昏活动规律,有年拍梯田,连续三天5点蹲守,终于在晨雾将散未散时,拍到农人牵牛走过镜面般的水田,所谓"决定性瞬间",往往诞生于九分准备加一分耐心。


 Snow雪花飘
 Snow雪花飘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