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

摄影摄影师于震,摄影师于震,捕捉光影的艺术人生

于震如何用慢门拍出丝绸水流当看到瀑布变成牛奶般的绸缎,很多新手会直接套用1/4秒的参数,但于震在黄山拍摄时发现,同样的快门速度,晴天强光下即使缩到最小光圈仍会过…

于震如何用慢门拍出丝绸水流

于震如何用慢门拍出丝绸水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看到瀑布变成牛奶般的绸缎,很多新手会直接套用1/4秒的参数,但于震在黄山拍摄时发现,同样的快门速度,晴天强光下即使缩到最小光圈仍会过曝,他的解决办法是在UV镜上叠加两片ND8减光镜,配合反光板预升功能,这就像煮粥时火太大容易糊底,必须调小火候再加锅盖——减光镜是锅盖,预升反光板则像关小火后耐心等待。

于震为什么总在阴天拍人像

于震为什么总在阴天拍人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数摄影师遇到阴天就收器材,但于震的客户样片里70%是多云天气拍摄的,他在青岛奥帆中心给模特拍照时,特意等到乌云密布的傍晚,天然柔光箱效果下,模特眼袋和法令纹几乎不需要后期,金属栏杆的反光却意外形成了眼神光,这类似煮毛豆时盖锅盖焖煮比猛火快炒更入味,看似不利的条件反而成就了独特质感。

于震处理逆光紫边的土办法

用万元级镜头拍逆光树叶时,边缘仍会出现品色镶边,于震在颐和园拍摄时发现,把相机色温从5500K调到5200K,紫边在RAW格式里能减少30%,后期时他不用去边工具,而是在HSL面板把紫色饱和度拉到-80,这就像处理衣服沾了果汁,直接漂白会伤布料,不如用柠檬汁局部中和。

于震拍美食为何不用微距镜头

于震拍美食为何不用微距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拍摄北京烤鸭时,他坚持用24-70mm变焦镜头而非百微,站在1.5米外拉近到70mm端,餐盘边缘的透视变形比用微距镜头贴近拍要自然,油亮的脆皮还能映出环境光,就像中医把脉要隔着恰当距离感受脉象,太近反而会干扰气息流动,他总提醒学员:拍食物不是数毛,要保留筷子夹取的真实空间感。

于震的夜景车轨拍摄陷阱

于震的夜景车轨拍摄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教程说拍车轨要用B门长曝,但于震在上海外滩实践发现,超过20秒的曝光会让红色尾灯完全吞噬环境细节,他的秘诀是分三次曝光:先拍8秒收高光,再拍15秒抓中间调,最后用1/30秒凝固行人,这类似炖老汤时要分次撇浮沫,单次长时间熬煮反而会破坏层次。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