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技巧与拍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光线方向塑造画面层次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专业摄影师拍得更立体?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侧光能突出纹理,比如拍摄粗糙的墙面时,斜射的阳光会让每道砖缝产生细长阴影;而逆光适合勾勒轮廓,清晨薄雾中的人物剪影,只需对焦亮部并降低曝光补偿1档,记住阴天相当于天然柔光箱,拍摄人像时让模特脸部微微仰起,能避免眼窝处形成难看的黑影。
调整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动态
拍摄奔跑的宠物时,1/500秒以上的高速快门能凝固飞溅的水花,但若想表现溪流的绵柔质感,就得换上三脚架,使用1/4秒慢门,有个反常识的技巧:拍摄车流轨迹时,并非快门越慢越好,实测显示,超过20秒的曝光会让车灯轨迹因过于密集而失去线条美感,8-15秒才是黄金区间,手持拍摄怎么办?试试"安全快门"法则——焦距的倒数,比如50mm镜头就用不低于1/50秒的快门。
活用前景框架增强纵深感
直接拍摄远处的山峰容易显得扁平化,在洱海边的实践发现,用渔船绳索作前景虚化,画面立即产生"穿过绳索望雪山"的递进关系,早餐时观察咖啡杯很有趣——将手机贴紧杯沿拍摄,圆形杯口会形成天然画框,中央的甜点因此更聚焦,注意框架比例:前景占据画面超过1/3会显得压抑,保留15%-25%最为舒适,就像我们透过窗户看风景时,不会总盯着窗框看。
控制景深突出视觉焦点
大光圈虚化背景不是万能的,拍摄美食特写时,f/1.8可能让牛排只有胡椒粒清晰,改用f/4才能保证肉质纹理完整呈现,有个对比实验:相同构图下,f/2.8拍摄的盆栽,背景虚化得像油画;而f/8拍摄时,后方书架隐约可见的文字反而增添了生活气息,手机用户可尝试"对焦后拉远"的土办法——先贴近主体对焦,然后缓慢后移手机,直到背景开始模糊时按下快门。
改变视角打破常规构图
蹲下来用蚂蚁视角拍广场,鸽子群会在人物头顶形成动态背景;反过来把相机举过头顶俯拍,餐桌上的餐盘会变成有趣的几何图案,曾有个误区认为低角度必须搭配广角,其实用85mm中长焦低角度拍摄花丛,压缩透视后会产生"花海淹没人物"的奇幻效果,雨天别急着收相机,试试把镜头贴在积水表面,倒影中的世界往往比现实更迷人。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