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

给摄影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光影捕手联盟

给摄影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光线决定了画面的层次感很多新手常问:"为什么我的照片总是显得很平?"问题往往出在光线的运用上,清晨斜射的阳光会在建筑表面拉出细长的影子,…

给摄影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给摄影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层次感

很多新手常问:"为什么我的照片总是显得很平?"问题往往出在光线的运用上,清晨斜射的阳光会在建筑表面拉出细长的影子,这种侧光能强化纹理质感,去年在徽州拍摄马头墙时,我特意等到下午三点,那时光线角度刚好能让瓦当的浮雕投下戏剧性的阴影,正午的顶光就像医院的荧光灯,会抹去所有立体感,而雨天的漫反射光则像盖了层毛玻璃,适合表现朦胧美。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九宫格构图是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值得商榷,去年带队在霞浦拍滩涂,有个学员固执地把渔船放在右下交叉点,结果画面像被钉死的标本,后来我们尝试把船抵在画面边缘,只露出半截桅杆,反而让观者想象画面外的空间,就像吃灌汤包要先戳破皮,有时破坏规则才能尝到鲜味,建议多观察街头广告牌的设计,那些非常规的切割比例往往藏着视觉密码。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总有人疑惑:"拍瀑布到底用1/500秒还是1/4秒?"这取决于你想凝固水珠还是编织绸缎,上周在尼康D850上做对比实验,1/800秒定格的浪花像碎玻璃渣,而1秒长曝光的海浪则变成流动的液态金属,有趣的是,拍摄老茶馆里斟茶的手,1/125秒能同时保持手掌实影和茶汤虚影,这种动态平衡就像用筷子夹豆腐,既要力道又要巧劲。

色彩管理比调色更重要

"为什么别人的原片就像修过图?"秘密藏在白平衡预设里,拍故宫红墙时,自动白平衡会让朱色发灰,手动设定5200K色温后,檐下的彩画突然活了过来,有次在草莓园,我让学员用绿叶做白平衡基准,结果草莓的红色饱和得几乎要滴出屏幕,这就像煮毛豆时撒把盐,不仅提味还能锁住翠绿,相机的色彩模式是调料罐,RAW格式就是保留所有调味可能性的生鲜食材。

镜头语言要说人话

总听见"我用50mm定焦拍不出震撼大片",其实问题在于距离感,去年用35mm镜头拍胡同早点摊,凑近到能闻到油条香的距离,镜头里蒸笼的热气几乎扑到观众脸上,而用200mm长焦拍黄山的迎客松,压缩感让山峦像折叠的宣纸,选择镜头就像选说话方式,广角是大声讲故事,长焦则是贴着耳朵说悄悄话,下次拍摄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次要用什么语气和观众交流?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