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前检查相机设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多人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暗就是模糊,相机不是全自动的傻瓜玩具,你得先和它“对个暗号”,比如在白天户外拍摄,ISO调到100-200就够了,但有人非要用1600,结果噪点比芝麻还密,白平衡也别总依赖自动模式,阴天时手动选择“阴天”预设,肤色才不会发青,问问自己:上次拍糊的照片,是不是因为快门速度低于1/60秒却没用三脚架?
构图要遵循视觉逻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塞在正中间,这种构图就像把饺子直接扔进汤锅——能吃,但难看,三分法不是铁律,可它能帮你避开“视觉溺水区”,拍人像时,留白方向要和视线方向一致,否则观众总觉得人物下一秒要撞墙,遇到对称场景时,中心构图反而成了加分项,比如故宫的屋檐,歪一毫米都是对建筑的侮辱,线条延伸要像讲故事一样有头有尾,突然截断的铁轨只会让人想问“然后呢”?
光线是隐形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像严厉的班主任,把影子踩在脚下;而日出时的光线,则是给万物描金边的化妆师,逆光拍人像容易变成剪影,这时候反光板比美颜滤镜管用十倍,室内拍摄时,别让LED灯和窗户光打架——两种色温混在一起,就像咖啡里兑了酱油,有次拍静物,我挪了三次台灯才发现,侧光能让玻璃杯的纹理从“隐约可见”变成“跃然纸上”。
后期修图要懂得收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色滑块拉满的效果,相当于往清蒸鱼上浇整瓶辣椒酱,高光压到-100时,云彩就变成了石膏板;锐化过度的话,人脸的毛孔会变成月球环形山,修图软件里的“自动优化”就像超市免费试吃,尝一口还行,当正餐就坏了胃口,真正的好照片往往只动三个参数:稍微提亮阴影,微调白平衡,剪裁掉干扰物,修完问自己:这照片还像真实世界吗?
随时准备应对意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没电、内存卡爆满、突然下雨——这些事总发生在决定性瞬间前,有次拍街头表演,刚举起相机就被路人伞尖戳了镜头,现在养成了装UV镜的习惯,备用电池要像钥匙一样随身带,毕竟没人会在回家时才发现忘带钥匙,突发状况下,手机也能救场:打开专业模式,用长焦段避开杂乱背景,效果比直接放大裁剪强三倍,摄影和炒菜差不多,火候乱了可以补救,但没备用的食材就只能饿肚子。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