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要多久学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就像问“学游泳要多久能游过长江”,有人三天敢扑腾,有人三年还在调整泳姿,摄影的“学完”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能用实际拍摄案例说清楚。
掌握基础操作需要两周到一个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次摸相机的人,常被光圈、快门、ISO搞得头晕,不妨从“阳光十六法则”练起:晴天正午用f/16光圈,快门速度设定为ISO的倒数,比如用ISO 100时,快门1/125秒就能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上周带学员在公园实践,有人固执地用自动模式拍逆光人像,结果脸黑得像剪影;换成手动模式后,压暗背景、提亮面部,立刻有了专业感——这就是基础操作的价值。
培养观察力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只是工具,关键在眼睛,有个学员总抱怨拍不出“氛围感”,直到有次暴雨,他偶然拍到外卖小哥在屋檐下躲雨,雨帘形成天然框架构图,小哥手机屏幕的微光打在脸上——这种瞬间靠的不是参数,是观察,建议每天用手机拍10张“非典型视角”,比如从地沟缝看行人脚部,三个月后对构图的敏感度会质变。
形成个人风格可能需要两三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沉迷模仿森山大道的高对比黑白,或是滨田英明的清新色调,最后拍成“四不像”,去年有个姑娘执着于暗调静物,把自家阳台改造成暗房,用发霉的橙子做主体,拍出腐烂中的色彩渐变——这种实验精神比套滤镜强百倍,风格不是学来的,是试错试出来的,就像炒菜放盐,得自己尝过才知道几分最合适。
技术迭代让学习永远没有终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年前会拍长曝光车轨就算高手,现在还得懂堆栈降噪;以前闪光灯补光够用,现在得学会用LED常亮灯模拟自然光,认识一位婚礼摄影师,去年还嘲笑手机摄影,今年已经研究AI修图插件了,器材和软件在进化,审美趋势在流动,与其纠结“学完”,不如享受每次按下快门的未知——毕竟连布列松晚年都在尝试数码相机。


 Lucky幸运儿
 Lucky幸运儿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