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

带时间带水印的相机,2023年必备!带时间水印的相机APP推荐与使用指南

带时间带水印的相机时间戳如何成为照片的身份证每次翻看老照片时,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记不清具体拍摄时间,现在很多相机内置的时间戳功能,就像给每张照片办了张身份证,以拍…

带时间带水印的相机

带时间带水印的相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间戳如何成为照片的身份证

每次翻看老照片时,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记不清具体拍摄时间,现在很多相机内置的时间戳功能,就像给每张照片办了张身份证,以拍摄孩子成长为例,开启时间戳后,系统会自动在画面角落标注"2023-09-15 16:23"这样的信息,要注意的是,相机时钟必须定期校准——去年有位家长发现所有照片时间都比实际晚了3小时,原来是夏令时忘记调整,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在整理十年后的家庭相册时就会显出它的珍贵。

水印设计里的视觉平衡术

水印不该是粗暴的版权声明,而要与画面形成共生关系,见过有人在日落照片上打白色水印,结果云层亮部完全看不清文字,其实水印透明度调到30%-50%,采用与主色调互补的颜色效果更好,比如拍摄深秋红叶时,我用半透明的青灰色水印,既不影响画面又足够醒目,有个小技巧:把水印放在画面明暗交界处,就像把路牌立在路灯与阴影之间,自然引导视线却不会喧宾夺主。

当时间戳遇上慢门摄影

长时间曝光时,传统时间戳会变成尴尬的存在,去年冬天拍星轨,相机在画面上方印着"02:15-03:47",这个时间段恰好有飞机经过,光带被文字拦腰截断,后来发现可以设置延时显示,等长曝光结束再叠加时间信息,就像烹饪时不急着撒香菜,等关火后再点缀更合适,现在拍车流轨迹或水流雾化时,我都会把时间戳显示延迟3秒,让动态元素完整呈现。

水印背后的存储空间博弈

开启双重标记(时间+水印)的代价是文件体积增加,测试发现,同一场景下,带水印的JPEG比原图大15%-20%,相当于每拍100张就多占一张存储卡空间,这让我想起往行李箱塞纪念品的旅行者——每件小东西都值得带,但总重可能超标,解决方法是定期清理无效水印,比如批量删除会议记录照片中的公司LOGO,有个摄影师朋友专门准备两张存储卡:一张带水印拍客片,一张纯净版拍创作,像厨师分装生熟食的砧板。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