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怎么自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先搞懂相机的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拿到相机就急着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漆黑一片,相机不是智能手机,它需要你手动调节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这三个核心参数,比如拍流水时,用慢速快门能让水面呈现丝绸质感,但手抖会让整张照片糊掉——这时候三脚架就成了救命稻草,建议从全自动模式切换到光圈优先(A/Av档),先掌握控制景深的技巧,再逐步挑战手动模式。
观察光线比买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陷入“镜头焦虑”,以为换更贵的器材就能拍出好照片,其实阴天时柔和的自然光比正午的刺目阳光更适合拍人像,而一盏几十元的台灯配合白纸反光板,也能拍出静物的立体感,试着在清晨或黄昏的“黄金时刻”拍摄,你会发现影子变得温柔,建筑的轮廓像被镀了金边,拉斐尔的画工笔值钱,但给他一扇北窗的光线才是关键。
模仿好作品是进步的捷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喜欢的照片别光点赞,不妨拆解它的构图:为什么摄影师让模特的衣角飘出画面?为什么咖啡杯的倒影占了三分之一篇幅?用手机临摹经典构图,比如三分法或对角线构图,很快你会发现自己的取景框开始“有想法”,有个实用技巧:把大师作品设成手机壁纸,每天观察他们的用光逻辑,比死记硬背参数管用得多。
后期修图不是作弊而是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坚持“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用遮挡法调整曝光,一张欠曝的城市夜景,通过拉高阴影可以还原暗部细节;过度饱和的夕阳照,降低橙色明度反而更显高级,推荐先用Lightroom做基础调整,等熟悉色调曲线后再尝试PS图层,就像厨师不会生吃食材,后期是让照片呈现你眼中世界的必要工序。
把拍摄变成日常习惯
与其周末扛着相机专门采风,不如每天用手机拍三餐、拍通勤路上的光影,记录同一棵梧桐树从抽芽到落叶的变化,你会对构图和色彩产生肌肉记忆,当你能在超市用购物车和货架拍出几何美感时,说明摄影眼已经养成,记住布列松的话:你拍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废片——但第一万零一张可能就诞生在买菜途中。


 ButterflyWingFantasy
 ButterflyWingFantas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