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让画面活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随手拍,有些却像精心设计的画作?秘密往往藏在那些看不见的格子里,试着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条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位置,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拍风景时让地平线对齐下三分之一线——立刻会发现画面有了呼吸感,别让主体像罚站一样卡在正中间,那会像证件照一样死板。
引导线带着观众去旅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线条,都能成为照片里的隐形导游,这些线条从画面边缘延伸向主体时,就像在观众眼前铺了条红毯,拍老街时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着贯穿画面,观众的视线会不由自主跟着走到尽头的灯笼铺,但小心别让线条变成绊脚绳——如果马路牙子的直线正对着画面外,观众会以为主角要摔出相框。
留白是高级感的催化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犯的错是把画面塞得太满,就像不会留白的演讲稿,给飞鸟留出两倍于身体的飞行空间,给侧脸人像留出视线方向的空白,这些"空气"会让照片产生剧场感,不过留白不是随便留,阴沉的天空或杂乱的背景反而会吃掉主体,就像煮汤时撒盐,雪白的墙面配单枝梅花,留白才算是调味高手。
框架构图造出偷窥趣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框、拱门、甚至双手比出的取景框,都能把普通场景变成"画中画",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拍路人,窗框就成了现成的相框,这种构图特别适合制造故事感——观众会觉得自己在偷看别人的生活片段,但要注意框架不能抢戏,老房子的木格窗很美,可如果花纹复杂到让人找不到主体,那就本末倒置了。
打破规则需要先懂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有人说"构图法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时,要看他是不是已经拍废过上万张照片,故意把人物怼在画面边缘制造不安感,或是用完全对称的倒影表达静谧,这些反常规操作其实藏着更深的构图逻辑,就像爵士乐手必须先精通音阶才能即兴,玩转构图的前提是清楚知道自己在打破什么。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