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线最适合捕捉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阳刚升起时的光线被称为"魔术时刻",此时阳光角度低,光线柔和且带有暖色调,拍摄者会发现树叶的纹理、建筑物的轮廓甚至水面的波纹都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比如拍摄人像时,模特脸上不会出现正午那种生硬的阴影;拍摄风景时,逆光下的露珠会像放大镜般凸显叶脉的构造,记得去年在西湖边拍摄荷花,清晨六点花瓣上的水珠连纤维结构都清晰可见,而十点后再拍同样位置,画面就开始泛白了。
阴天反而能获得均匀画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误以为晴天才能拍出好照片,其实薄云天气就像给天空加了天然柔光罩,去年帮朋友拍产品图时遇到多云天气,金属餐具表面的反光变得非常均匀,后期完全不需要修掉刺眼的高光点,这种光线特别适合拍摄需要展现材质细节的静物,比如毛衣的绒毛、食物的油润感,不过要注意,浓云密布的阴天会导致光线不足,这时候需要适当提高ISO,但别超过800,否则画质会像隔夜面包一样发渣。
黄昏前后存在双重拍摄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落前半小时会出现与清晨类似的柔光,但色温更偏向橘红色,这个时段拍摄建筑时,玻璃幕墙会反射出熔金般的光泽,有趣的是,太阳刚落山后的二十分钟,天空会呈现深邃的蓝调,此时城市灯光刚刚亮起,用三脚架长曝光拍摄,能得到灯光与自然光完美平衡的画面,上周在外滩试拍时发现,下午五点四十五分拍到的陆家嘴群楼,玻璃上的夕阳倒影比正午时多出三层渐变色彩。
夜间拍摄需要破解光线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有自然光辅助时,很多人拍出的夜景要么模糊成团,要么满是噪点,其实路灯刚亮起的"蓝调时刻"最理想,此时环境光还没完全消失,去年拍夜市时,我把相机架在垃圾桶上(没带三脚架),用两秒曝光拍糖画艺人,流动的糖浆拉出金丝般的轨迹,而人物主体因为短暂保持静止反而清晰,记住要关闭自动ISO,手动设定在400以下,否则相机就像饿慌的人乱抓参数,画质会变得像被猫抓过的毛线球。
特殊天气藏着意外惊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雨雪天气常被摄影师回避,但雨刚停时空气通透度极高,就像擦干净的眼镜片,前年冬天在哈尔滨,雪后零下二十度的空气中,两公里外的教堂尖顶都能拍出锐利的哥特式纹样,雾天则要注意,能见度低于50米时就该收器材了——这种时候拍出来的照片,就像隔着毛玻璃看油画,再好的镜头也无力回天,建议随身带密封袋,突然降雨时可以把相机裹起来,毕竟设备可不像鸭子那样喜欢淋雨。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