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最易上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摸相机时总把主体怼在正中间,拍人像像证件照,拍风景像明信片,试试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四个交叉点就是黄金位置,拍落日时把地平线压在下1/3线,留出漫天霞光;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交叉点,瞬间就有了呼吸感,相机网格线不是装饰——它是新手摆脱"中间癌"的救命稻草。
对角线构图制造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拍跑道要斜着取景?因为僵直的横平竖直会杀死画面生命力,找找场景里的天然斜线:延伸的桥梁栏杆、倾斜的树枝、模特扬起的围巾,去年拍滑雪比赛时,我故意把选手身影放在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冻住的瞬间都有了冲刺的速度感,注意,对角线别用得太刻意,像摆拍的水果静物照里硬插筷子当斜线,看着就假。
框架式构图偷来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客照和大师作品差在哪?可能是少了个"画中画",老城墙的拱门、咖啡馆的落地窗、甚至双手比的心形,都能成为天然相框,在京都拍寺庙时,我蹲着透过低矮的鸟居取景,朱红色的木框把远处的佛塔圈住,阴天的灰蒙反而成了水墨质感,但别贪心——框架太复杂会抢戏,就像镶满水钻的手机壳盖住了壁纸的美。
对称构图玩转倒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迫症患者最爱这种构图,但死板对称容易变成镜子店广告,雨天是天然作弊器,积水潭能复制整个城市,上周在写字楼玻璃幕墙前,我等到穿红裙的姑娘走过,她的倒影和本体刚好形成完美对称,手机放低贴地拍摄时,记得开实时取景,否则趴地上调整构图的样子,活像在拍刑侦现场。
引导线构图牵着视线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为什么总出现在明信片上?它们是不用付费的视觉导游,寻找延伸的线条:高速公路的护栏、超市的货架通道、甚至地砖的拼接缝,带孩子去动物园时,我用长焦压缩猴山的铁链围栏,那些放射状的铁链硬是把乱跑的猴子们"拴"成了视觉焦点,不过要当心,杂乱的引导线比迷宫的岔路还让人头晕。
负空间构图留白有玄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拍"大片的空白"?留白不是偷懒,是给画面装呼吸阀,拍茶室窗边的陶罐,故意让白墙占三分之二,反而衬得罐子上的冰裂纹更有禅意,新手常犯的错是舍不得裁剪——其实画面挤得喘不过气时,不如学国画里的"计白当黑",留白区域的颜色要干净,像早餐摊塑料袋当背景的"留白",还不如不留。
三角形构图稳住画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路人就能组成最不稳定的稳定结构,建筑顶部的山墙、一家三口的站位、甚至咖啡杯配蛋糕和勺子的组合,都在暗藏三角魔力,去年美食拍摄翻车现场,我把草莓塔、叉子和餐巾摆成斜三角,终于让总往一边倒的奶油有了视觉支点,注意别摆成等边三角形,那会像几何课本的插图。
中心构图也能出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谁说主体放中间就是土味?关键要看怎么"镇场子",拍圆形剧场时把表演者钉在正中央,四周阶梯座位自然形成辐射线条,微距镜头下的甲虫、教堂的圆形穹顶,这些自带光环的主体,放中间反而有神圣感,但平庸的中心构图就像KTV里的射灯——只顾盯着中间闪,忘了整体氛围。


 FireflyDance
 FireflyDan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