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应明确客户的核心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前反复确认"您最想突出什么"比直接架设三脚架更重要,曾有位婚礼客户要求"拍出长辈眼中的仪式感",实际却希望隐藏新郎身高缺陷,通过30分钟的需求清单填写和案例对比,最终采用低机位仰拍配合前景花艺遮挡,既保留了传统氛围又规避了体型问题,就像医生问诊不能跳过望闻问切,盲目使用85mm人像镜头拍全家福的失误,往往源于需求沟通的潦草。
器材准备需要留有应急冗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次商业拍摄中,主力镜头突然出现光圈粘连,备用24-70mm变焦镜头在紧急调整构图时反而比定焦更高效,这如同登山时多带一瓶水,看似增加负重,关键时刻却能救命,建议至少准备:双机身(或手机快拍预案)、三倍于预计数量的存储卡、可应对室内外温差的电池保温套,特别是拍摄儿童时,玩具箱里的吹泡泡工具往往比昂贵的环形灯更能调动情绪。
现场调度要平衡效率与创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过新人坚持要在暴雨天拍外景,与其强行阻止,不如准备透明雨伞和防水相机套,将计划中的草坪仪式改为雨幕中的拥吻,反而成就了客户最满意的作品,但这类临场发挥需要把控底线——当客户要求用手机闪光灯直打人像时,必须坚持专业布光原则,就像厨师可以调整辣度,却不能答应用变质食材,灵活应变的边界在于不违背基础成像规律。
后期修图需建立可视化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皮肤处理是最易引发争议的环节,有位客户将"自然修饰"理解为完全保留法令纹,却要求去除衬衫褶皱,现在我们会用iPad当场演示不同等级的磨皮效果,并建立"皱纹分级制度":动态纹可淡化,静态纹需保留纹理,这类似牙医的色号比对卡,把主观审美转化为可量化的调整参数,特别注意商业用途的图片,必须保留原始RAW文件至少三年,如同餐饮行业的留样备查制度。
交付环节要预设多种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庭客户在电脑上看图时往往忽略细节,但将精选照片印成简易相册后,立刻会发现某张图的构图偏移问题,我们现采用"三次交付法":云端初选(手机可浏览)、精修确认(邮件标注修改点)、实体样册终验,如同家具送货要考虑电梯尺寸,网络原图会刻意保留EXIF参数供客户查验,而婚礼现场播放的幻灯片则需提前测试投影仪色偏。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