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社是做什么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社组织外拍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末清晨六点,为什么总有人扛着三脚架蹲在公园湖边?这就是摄影社最基础的日常——组织实地拍摄,比如去年秋天,我们带着20多名社员去湿地拍候鸟,提前两周就踩点确认光线角度,新手小王用70-200mm镜头总拍糊,老张发现是他没关防抖功能,当场演示手持慢门技巧,这种实战比看十本教材都管用,毕竟相机参数就像炒菜火候,必须自己试过才知道"七分熟"是什么感觉。
摄影社举办后期修图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原片直出不行吗",这就好比问"生鱼片蘸酱油能不能当寿司",上个月请来商业摄影师老李讲人像精修,他当场演示如何用蒙版把逆光死黑的礼服拉回细节,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原来PS不是作弊"的感慨,特别安排了手机修图专场,教大家用Snapseed局部调整功能拯救背光合影——你看小陈去年拍的毕业照,经过指导后连后排同学牙套的反光都处理得很自然。
摄影社策划主题作品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城市角落"主题展征集时,大二学生小林交来一组菜场鱼摊照片,起初觉得题材普通,直到发现她连续半个月凌晨四点去蹲拍,我们帮她调整了冷暖色调对比,最后那张青灰色鱼鳞映着暖黄灯泡的作品,成了展览海报,办展不只是挂照片,要像拼七巧板那样考虑每张作品的观看顺序,甚至给观众留喘息的空间——这和写文章要分段是一个道理。
摄影社维护器材共享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系里那台老5D3为什么贴满胶布?这是摄影社最实在的服务,新生常抱怨"单反还没手机好用",往往是因为没匹配镜头,去年学妹借24-70mm拍美食总嫌不够虚化,换50mm f/1.4后立刻出片,现在器材库贴着醒目提示:"拍宠物备1/1000s以上快门,拍流水记得带ND镜",最近还添了手机外接镜头,毕竟现在三分之二的社员作品是用手机完成的。
摄影社搭建交流评片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周四晚上的"毒舌评片会"为什么总爆满?因为这里能听到"你构图太满像塞满的行李箱"这种大实话,上月建筑系小张的对称构图被批呆板,后来他尝试用前景树枝破开画面,作品立刻入选大学生影赛,我们坚持用投影仪而不是电脑屏幕看片——就像试听音响不能戴耳机,细节偏差在放大后无所遁形,最近增设了"手机VS相机"对比环节,结果发现光线好时差距比想象中小得多。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