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需要定期清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拍出来的照片总有一层雾蒙蒙的灰,却从没检查过镜头是否沾了指纹,上周我遇到个案例:游客在沙滩拍摄时,镜头上的防晒霜和沙粒混合成黏腻的涂层,导致夕阳照片像隔了层毛玻璃,其实只需用超细纤维布打圈擦拭,画面通透度能提升30%,下次拍摄前,不妨先对着光源斜看镜头——如果发现彩虹状油膜,就该动手清理了。
九宫格线会骗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构图课上总强调要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但实际拍摄时,这个法则可能让照片变得呆板,比如拍摄街头卖气球的老人,如果严格遵循九宫格,画面会像被钉死的标本,试着让老人占据左侧三分之一,留出右侧飘向天空的气球串,失衡感反而能讲出更生动的故事,网格线是拐杖,不是枷锁。
夜间模式不等于夜视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夜景模式"就无脑开启?去年冬天拍城市灯光秀时,手持状态下系统提示需要4秒曝光,结果车流变成了融化的蜡油,后来发现,当环境光低于10勒克斯时,最好找个栏杆固定手机,或者激活声控快门——用"拍照"口令比按屏幕能减少80%的抖动,那些宣传中璀璨的夜景样张,其实都悄悄用了三脚架。
变焦倍数藏着数学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机标注的"5倍变焦"可能只是从广角端开始的相对值,实测某款旗舰机,所谓3倍光学变焦实际焦距才6mm,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28mm,这就像把自行车码表从公里调成英里,数字看起来唬人而已,拍摄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时,与其依赖数码变焦放大模糊的条纹,不如走近三米用主摄拍摄,后期裁剪反而更清晰。
HDR模式要看天气脸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被神话的功能在大雾天会变成灾难,上个月在山区拍摄,开启HDR后本应层次分明的晨雾,变成了糊在画布上的灰浆,后来发现,当环境光比超过相机动态范围时(比如强烈逆光),HDR确实能挽救暗部细节;但在低对比度场景下,它会强行拉平影调,抽掉照片的立体感,就像用汤勺吃牛排——工具再好也得看菜下碟。


 Star星之耀
 Star星之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