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

赞摄影师散文诗,镜头下的诗行,赞摄影师的散文诗

镜头是诗人手中的羽毛笔当清晨的露珠在蛛网上折射出七种光线,摄影师会蹲下身子,用膝盖丈量大地的温度,焦距环的转动像在调试琴弦——75mm的视角恰好能框住露珠里倒悬…

镜头是诗人手中的羽毛笔

镜头是诗人手中的羽毛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清晨的露珠在蛛网上折射出七种光线,摄影师会蹲下身子,用膝盖丈量大地的温度,焦距环的转动像在调试琴弦——75mm的视角恰好能框住露珠里倒悬的整个世界,有人问为何不直接用微距镜头?其实就像煮茶不能总用沸水,过分的清晰反而会掐断想象的藤蔓,试着让前景的草叶虚化成绿色烟雾,让观众用睫毛去触碰那些晶莹的轮廓。

快门按下时时间在褶皱

快门按下时时间在褶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街头老匠人编竹篾的双手时,1/125秒会凝固指节的沟壑,但1/15秒才能让篾条在画面里甩出黄鳝般的弧线,这矛盾像极了熬糖浆的火候:太快结不出琥珀光,太慢就糊了锅底,那天我蹲在巷口三小时,终于等到夕阳把老人的银发和竹丝同时染成蜜色时,用慢门拍下了他手腕抖动的韵律——后来观众说听见了篾条划破空气的哨音。

构图是给风景系扣子

构图是给风景系扣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洱海的渔船总爱往画面右边逃窜,像不听摆弄的盘扣,有次我索性把船怼在左下角,让桅杆斜着刺破天空,反倒让空白的水面涌起了暗涌,这好比给唐装配铜纽扣,规矩里要藏个反骨,遇到对称的古建筑时,我会故意等片乌云歪着飘过屋脊——完美的对称是标本,活着的建筑总要喘口气。

后期是显影池里的复生术

后期是显影池里的复生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暗房时代老师傅常说:"曝光时欠半档,显影时找回来。"现在对着屏幕调色温,我仍会想起他捏着试纸在红灯下观察药液浓度的样子,有张雪景原片灰得像隔夜豆浆,直到把阴影往蓝里推了8个点,突然就尝到了凛冽,但千万别学那些把饱和度拉到骨折的——好调料能让青菜泛甜,可齁死的红烧肉连苍蝇都躲着飞。

取景框是永不闭合的括号

取景框是永不闭合的括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在陕北拍窑洞婚礼,透过贴满剪纸的窗棂框住新娘,却发现焦点外有位老人正用衣角擦眼泪,后来我专门为这个"失误"留了组照片,就像民歌里的衬词,跑调反而成了魂,真正的好照片永远有半句话悬在画框外,等着某个清晨的露珠来接着说。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