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师用动态画面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个常见的场景:婚礼现场,摄像师扛着稳定器满场跑,镜头始终追着新娘的裙摆晃动,他们考虑的是动作衔接——比如从新郎掏戒指切换到亲友抹眼泪,必须保留3秒过渡画面方便后期剪辑,去年我给朋友拍求婚视频时就吃过亏,光顾着拍特写,漏掉了关键的环境空镜,结果成片少了氛围烘托。
摄影师靠瞬间定格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看过那种让人心头一颤的肖像照吗?那是摄影师等了半小时就为模特睫毛颤动0.1秒的成果,我拍儿童写真时深有体会:孩子突然对着泡泡咧嘴笑的刹那,连拍模式"咔咔咔"二十张里可能只有一张嘴角弧度完美,这和摄像师的工作逻辑完全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单帧的极致表现力。
设备差异像炒锅与烤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都能烹饪影像,但工具选择大不相同,摄像师的三脚架云台要带液压阻尼,平移时才能像黄油般顺滑;摄影师则更在意闪光灯回电速度——就像炒菜讲究火候,棚拍时模特状态稍纵即逝,有次我用摄像机的电子ND滤镜拍静物,结果发现锐度根本比不上单反镜头的机械光圈,这种细节只有实操才会暴露。
后期处理是两种语言
摄像师剪片子得像写长篇小说,要考虑转场节奏和声画对位;我们修图更像写诗,比如这张沙漠照片:通过加深天空渐变让仙人掌的轮廓更锋利,最近有个客户同时要视频和照片,结果发现同一场景的参数设置根本矛盾——视频需要保留高光细节,照片却要压暗天空突出云层层次。
工作节奏决定创作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纪录片的朋友总吐槽我"太奢侈":他们必须持续开机以防漏掉重要事件,而我们能花十分钟等一缕恰到好处的光线,摄影师也很难理解他们为何要保留那么多冗余素材,这种差异就像钓鱼与猎豹,一个要耐心守候,一个得敏捷追击,上次联合拍摄时,我的定焦镜头和他们的跟焦器就差点"打架"。


 MountainPeakAdventure
 MountainPeakAdventur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