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让画面呼吸更顺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觉得舒服?秘密往往藏在无形的格子里,试着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条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落脚点——比如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背景的留白自然形成视觉流动,遇到地平线时,别让它割裂画面,沿着下三分之一线摆放,天空占比三分之二,瞬间就有了电影感,打破对称不等于胡乱摆放,就像摆餐桌时总要把主菜稍微偏离中心才显精致。
引导线带着观众去旅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是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能成为照片里的隐形导游,去年在古镇拍屋檐时,发现瓦片形成的斜线像箭头一样指向晾衣的老太太,这种天然导航比后期加虚化更有效,但要注意线条不能"断头",就像给朋友指路不能只说"往前走到那棵树",得让视线最终落在主体上,下次拍街景时,不妨蹲低用斑马线当引导线,你会发现斑马纹原来能变成通往故事的红毯。
框架构图给画面装上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实的画框太死板?试试用拱门、树枝甚至车窗当天然取景器,在胡同里拍照时,我常故意寻找褪色的春联门框,把玩耍的孩童框进去,这种双重画框会让普通场景变成"画中画",不过要当心框架喧宾夺主,就像用雕花镜框装证件照会显得滑稽,雨天可以尝试用透明伞边缘做模糊前景框,既突出雨中行人,又保留了环境氛围。
负空间给主体留足戏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的空白不是浪费,而是给主体搭建的专属舞台,拍飞鸟时故意降低相机角度,让鸟在纯净天空里变成唯一的标点符号,这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密密麻麻的文字需要段落间距来调节呼吸,但负空间不等于随便留白,要注意形状的呼应,比如单独拍茶杯,最好让杯柄的曲线与桌缘形成几何对话,下次遇到雾天别抱怨,这正是练习用留白制造意境的绝佳时机。
打破规则前要先握紧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把主体死死怼在角落的照片吗?这种叛逆构图就像爵士乐里的不和谐音,需要足够的技术底气,我曾刻意把新娘放在画面最边缘,但通过婚纱拖尾的弧线平衡了画面,这比居中摆放更有动态美感,就像厨师敢往蛋糕里加辣椒粉,前提是他清楚奶油该打发起码七分发,当你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某张"违规"照片好看时,才真正吃透了构图逻辑。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