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作品集的叙事线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拼图需要先找到边框,整理照片前得想清楚你想讲什么故事,有人按时间轴排列旅行见闻,有人用色彩渐变串联街头随拍,去年帮朋友整理西藏行摄时,我们发现把转经筒特写放在风雪朝圣者之后,反而削弱了视觉冲击力,后来改用"器物-人物-环境"的三段式结构,铜质经筒的磨损痕迹与牧民皱纹形成材质呼应,效果立刻生动起来,关键要问自己:这些画面拼在一起时,是互相解释还是互相打架?
筛选照片要敢于断舍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挑照片比拍照更考验审美,常见误区是舍不得删技术完美的废片——比如那张对焦精准的雪山,仅仅因为和整体调性不搭就该放弃,我习惯用"三看原则":第一眼看情绪,第二眼看构图,第三眼看技术,给大学生做工作坊时,有个学员的樱花主题集初选78张,最后只留了9张,其中虚焦的落樱反而入选,因为模糊的花瓣与清晰的青苔形成了生命流逝的质感对比,观众只会记住你最狠心的那刀剪辑。
实体相册的材质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纸张的肌理会偷走照片的灵魂,这话听着夸张但确有道理,绒面纸能掩盖风光片的噪点,却会吃掉人像的眼神光,去年用仿宣纸做江南水乡集,墨色层次出来了,但长曝光的星轨细节糊成一片,建议先做小样测试:把同一张夜景分别印在三种纸上,在台灯、自然光下对比,就像买鞋不能只看尺码,得考虑走路时脚掌的弯曲幅度,铜版纸太反光?试试蒙肯纸的哑光质感,或许能给你意外惊喜。
排版要留出呼吸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被塞满的九宫格火锅吗?照片挤在一起就是那种窒息感,跨页设计时,左边人像的视线方向最好留给右边留白,帮餐厅做菜单摄影集时,我们把食物特写与空镜头交叉排版,烧鹅的油光旁配一扇雾蒙蒙的厨房窗户,油腻感顿时转化成烟火气,记住白边不是浪费,是让观众眨眼的设计,问问自己:翻页时是否需要0.5秒的视觉停顿?那些获奖画册的玄机,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空气里。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