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如何提升画面平衡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象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四条线交汇的四个点就是视觉焦点,拍摄落日时,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太阳落在右上交叉点,既避免呆板居中,又留出天空的层次,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偏左或偏右?"其实就像端一碗热汤——正中间端着最稳,但看起来平淡;稍微倾斜时动态感就出来了,反而让人想多看两眼。
对角线构图能制造什么动态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斜穿画面的线条像滑梯一样引导视线,拍跨海大桥时让桥体从左下角延伸至右上角,钢筋结构瞬间就有了冲刺感,有初学者试拍后疑惑:"这样构图会不会让照片歪掉?"关键在于找到画面中的天然斜线——风吹麦浪的纹路、楼梯扶手的角度,这些都比生硬地倾斜相机更自然,就像斜挎背包比正背更显活力,关键要斜得有理。
框架式构图怎样强化视觉重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门窗、树枝甚至光影当天然画框,能把杂乱背景挡在外面,在古镇拍摄时,特意透过圆拱门拍巷子深处的灯笼,门洞的暗边就像相册的卡纸,逼着观众往亮处看,常有朋友问:"找不到现成的框怎么办?"其实两个前景虚化的树干、人物手臂形成的三角区都能当临时框架,这和用双手比划着看远方是一个道理。
对称构图在什么场景会显得呆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完全镜像的画面像对折的纸人,规整但缺少生气,拍现代建筑时,刻意把玻璃幕墙的倒影拍全,反而因为太完美显得像效果图,有次学员指着对称的教堂照片问:"这么拍哪里不对?"我让他注意地面——空荡的广场没有行人或飞鸟打破平衡,就像钟表停在12点整,好看却没了时间的流动感,真正的对称美要像对折的钞票,留着细微的折痕才显真实。
引导线构图如何利用环境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这些天然线条是最好的视线导游,在稻田里拍摄时,故意等到农民弯腰插秧的瞬间,让田垄的直线引向他手中的秧苗,有人质疑:"现实哪有那么多现成的线?"其实雨后积水反光的路径、超市货架的透视延伸都是隐藏的引导线,就像超市地砖的纹路会不自觉把人引向促销堆头,好构图会偷用这种视觉惯性。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