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模式才是风光摄影的硬通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手机自带滤镜能不能拍出单反质感,这就像用美颜相机拍证件照——基础功能再花哨,关键时候还得靠手动调节,上周在黄山拍云海时深有体会:自动模式把暗部提得太亮,山峦层次全糊成一片,后来切到专业模式,把ISO压到50,快门调到1/500秒,松涛雾霭的立体感立刻跳了出来,RAW格式更是给了后期调整的底气,比那些强行加锐化的傻瓜滤镜实在多了。
动态范围决定风景的生死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举着手机对落日按下快门,结果要么天空惨白要么地面死黑,去年在洱海蹲点拍晚霞时就吃过亏,直到发现某款软件的HDR堆栈功能,它像老会计做账本似的,把亮部、暗部分开记录再合成,连水波纹里的金光都能保留,现在遇到大光比场景,宁可多花三秒让软件连拍五张,也比事后对着过曝的云彩干瞪眼强。
长曝光功能让流水有了丝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纳闷为什么自己拍的瀑布像冻住的冰溜子,而别人镜头下的溪流却带着柔顺的拖尾,这就像煮挂面,大火快煮容易僵,文火慢炖才筋道,上个月在楠溪江实测,某款带ND滤镜模拟的APP帮了大忙,把曝光时间拉到2秒,架在石头上等——水流顿时化作雾状白练,岩石的粗糙质感反而更突出了,不过手抖党记得带三脚架,否则拍出来的都是抽象画。
透视矫正功能专治建筑歪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仰拍古塔总拍成比萨斜塔?这毛病我十年前在应县木塔就犯过,后来发现某些软件藏着几何校正的黑科技,就像给照片戴了隐形眼镜,去年拍上海中心大厦时,开启广角镜头矫正后,那些扭曲的玻璃幕墙线条立刻变得横平竖直,不过要当心过度矫正会让边缘像被门夹过似的,留点自然畸变反而真实。
调色预设别乱套自然风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很多APP的"胶片滤镜"能把九寨沟调成赛博朋克,这种暴力美学就像往清蒸鱼上浇巧克力酱,去年在喀纳斯试过某款软件的"秋色增强",结果白桦林黄得像是塑料模型,后来改用自定义白平衡,对着灰卡调基准色,湖水那种带着青调的蓝才真正活过来,风景有自己的脾气,别让预设牵着鼻子走。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