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光图片拍照需要特殊光源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误以为紫色光效靠后期调色就能实现,其实现场光源才是关键,普通LED灯混合红色与蓝色光谱时,常会出现色彩断层,去年拍摄某珠宝展柜时,我用双色温常亮灯(3200K+5600K)叠加深蓝滤色片,发现紫色明显更纯净,建议准备430-380nm波段的专业紫光灯,或者用RGB灯将红蓝通道调到7:3比例,这样在拍摄深色丝绒背景时能避免出现令人头疼的灰雾感。
相机白平衡会欺骗你的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过拍完发现紫色变粉红的情况吗?这往往是自动白平衡在作祟,在黄昏拍摄薰衣草田时,我把白平衡锁定在5500K,结果紫色花海变成了蓝调,后来改用手动模式,对着18%灰卡校准后,终于还原出花瓣真实的蓝紫色相,紫色是可见光中最脆弱的颜色,任何色温偏差都会让它"叛变",建议拍摄前用RAW格式留出后期调整空间。
紫色在CMOS传感器上容易溢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数码相机的拜耳阵列对紫色解析力最差,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上个月拍摄霓虹灯夜景时,发现紫色灯牌在屏幕上完全变成光斑,通过测试发现,将曝光补偿降低1.5档,同时把饱和度滑块从+25调到-10,反而能保留更多细节,就像煮粥火太大会糊底,拍摄紫色时需要刻意"欠半档",给后期留下喘息余地。
环境反光会偷走紫色饱和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棚拍紫色丝绸总显得脏兮兮?有次我注意到白色反光板把紫色染成了淡灰色,换成黑色泡沫板后问题立刻解决,紫外线在物体表面会发生瑞利散射,浅色环境就像掺水的果汁,会稀释色彩的浓度,现在拍摄紫色主体时,我会在周围三米内布置吸光绒布,这个距离刚好能阻断环境光干扰,又不会让画面失去立体感。
人眼对紫色疲劳需要视觉锚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连续观看紫色画面超过20秒,大脑会自动降低对紫色的敏感度,去年策划紫色主题影展时,我们在每幅作品旁放置中性灰标尺,观众反馈色彩感知更稳定,这就像吃完甜食后要用清水漱口,拍摄时可以在构图边缘加入少量绿色或橙色元素,例如让模特手持柠檬或佩戴铜质首饰,能有效重置视觉神经对紫色的判断基准。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