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光线方向提升画面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拍出照片总像蒙了层灰?多半是忽略了光线角度,侧光拍摄时,物体表面的凹凸纹理会形成明暗交界线,比如拍摄粗糙的砖墙,让阳光从左侧45度照射,每一块砖的阴影都会变成天然刻度尺,逆光则适合勾勒轮廓,清晨拍芦苇丛,让阳光从背后穿透,绒毛边缘会泛起金边,正午顶光就像医院的无影灯,拍人像容易在眼窝和鼻下投出难看的黑影,这时候不如找个树荫,让树叶间隙漏下的光斑当天然柔光箱。
巧用前景制造空间纵深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旅游照总像平面明信片?试试在镜头前30厘米处放个遮挡物,拍故宫红墙时让半片枫叶入镜,虚化的红叶边缘会成为天然画框;海滩拍日落时故意把礁石拍糊一半,模糊的深色块与清晰的远帆形成虚实接力,这招就像吃火锅先涮萝卜清口,前景就是视觉的"开胃菜",但要注意前景占比别超过画面1/5,否则会像汤里漂着的香菜末抢了主料风头。
控制快门速度捕捉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孩子总得到模糊残影?把快门调到1/500秒试试,这相当于用高速扫描仪抓拍飞鸟,翅膀每根羽毛都能定格,但拍摄奶茶店的热气腾腾,反而要用1/30秒慢门,让上升的蒸汽拉出丝绸质感,有个矛盾点: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低于焦距倒数(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但三脚架上拍瀑布又想用2秒长曝光,这时候就得像炒菜关小火,把ISO调到100来平衡曝光。
调整白平衡还原真实色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雪景照片总发蓝?相机自动白平衡在阴天会误判,拍摄早餐煎蛋时,如果蛋黄像涂了荧光橙,就把K值调到4500K左右——相当于给画面加了层暖黄滤镜,钨丝灯环境下拍青花瓷,手动设置白炽灯模式,否则瓷器会染上病态的黄疸色,有个生活化检验方法:拍张A4纸,如果白色偏色就像洗衣时混进了彩色袜子,必须重调参数。
活用曝光补偿应对特殊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雪地总变成脏灰色?相机测光系统见到大面积白色会自作聪明压暗画面,这时候要像炒菜加盐,手动增加1-2档曝光补偿,让雪恢复本真的洁白,相反拍摄黑色钢琴时,相机会误以为光线不足而过度提亮,需要减少1档曝光,否则漆面反光会变成廉价的塑料感,记住这个口诀:遇白则加,遇黑则减,就像给不同性格的人说话要调整音量。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