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记录叫摄影动态记录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相机定格瞬间时我们称之为摄影,而连续捕捉动态画面的行为,其实有个更专业的名字——摄像,很多人混淆这两个概念,就像分不清"煮饭"和"炖汤"的区别,实际操作中,用单反拍视频时,需要把模式转盘调到视频档,这时反光板会持续抬起,CMOS进行连续采样,去年帮朋友拍婚礼时,就有人问我:"为啥取景器突然变黑了?"这正是因为相机从拍照的瞬时采集切换到了持续录制的状态。
快门速度在摄像时变成什么参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照时我们讲究快门速度,比如拍飞鸟要用1/2000秒,但拍视频时这个参数会"变身"为帧速率控制,就像炒菜改小火慢炖,24帧/秒的标准帧率相当于每秒翻炒24次,有次拍落日延时,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保持拍照思维,用1/4000秒快门导致视频卡顿,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帧率两倍法则"——若拍25帧视频,快门就该设在1/50秒,这样运动模糊才自然,记得去年拍篮球赛,用1/1000秒拍出的运球画面就像木偶剧,这就是参数错位的典型教训。
为什么摄像比摄影更考验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脚架能解决拍照时的轻微抖动,但摄像会把所有晃动放大十倍,这就像端着一碗满到杯口的汤走路,拍照是"突然停下",而摄像则是"全程保持平衡",上周在码头拍海鸥,手持拍摄的视频素材晃得人头晕,后来换上带液压云台的三脚架才解决问题,专业剧组会用斯坦尼康稳定器,原理类似于踩高跷时张开手臂——通过配重抵消晃动,普通爱好者可以试试"螃蟹步":膝盖微曲,小步平移,比直接走路稳三倍。
构图法则在动态画面中如何变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照的九宫格法则在视频里会"活过来",比如拍人物访谈,静态照片可以大胆采用边缘构图,但视频必须预留视线空间,就像下象棋要考虑后面三步,开机前得预判主体移动路径,去年拍儿童舞蹈,最初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结果孩子一个侧身就出画,后来改用"动态安全框",在取景框里想象出更大的虚拟边界——相当于炒菜时锅边多留三寸空间,给颠勺留余地,运动越剧烈,这个安全缓冲区就要留得越大。
为什么说灯光是摄像的命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照能用闪光灯"冻住"瞬间,但视频照明就像维持篝火不灭,持续光源的色温稳定性,比拍照时苛刻十倍,有次用混合光源拍产品视频,日光灯和窗户光打架,后期怎么调都像打翻调色盘,后来学到的技巧是:主光强度要是辅光的两倍,就像煮汤时大火煮沸小火慢炖,现在拍美食视频会带两盏LED,一盏5600K模拟日光做主光,另一盏调成4300K打轮廓光——相当于给物体"描边",让动态画面更有层次感。


 FireflyDance
 FireflyDan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