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如何评估摄影作品的技术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只是开始,真正考验的是基本功是否扎实,比如拍摄夜景时,有人用三脚架配合长曝光拍出丝绢流水,也有人手持拍摄导致画面模糊——前者能入围比赛,后者往往在第一轮就被淘汰,评委们会像老中医把脉一样检查焦点是否精准、噪点控制是否得当,甚至放大到100%数毛,去年某次比赛就出现过争议:一幅构图绝佳的沙漠星空因边缘存在轻微脱焦,最终败给了画质更扎实但创意平平的对手。
主题表达怎样影响评分权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写作文不能跑题,摄影比赛最怕"好看但不知所云",曾有位参赛者提交了九宫格人像,每张模特服装都不同,评委当场质疑:"你想说时尚变迁还是人格分裂?"好的主题要有洋葱般的层次,比如拍留守儿童,直接怼脸拍泪痕是初级操作,高手会拍孩子踮脚够灶台的背影,锅铲影子正好落在墙上的全家福缺口处,全国摄影金像奖去年获奖作品《焊》就是个典型,透过飞溅的火花能看到工人防护面罩里映出的女儿照片。
创意执行如何打破评委审美疲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所有参赛者都在拍荷花配蜻蜓时,有人把水下拍的倒影荷花投了稿,这就是降维打击,但创意不是玄学,要像魔术师那样既有噱头又有门道,某次手机摄影大赛中,夺冠作品看似普通的车窗雨滴,实则用双重曝光把城市霓虹折射成银河——这种"藏在眼皮底下"的巧思最得评委欢心,切记避免为创新而创新,就像往菜里猛撒辣椒面,去年有组用鱼眼镜头拍完全程的婚礼跟拍,评委吐槽:"新人圆得像是从哈哈镜里捞出来的。"
后期处理到什么程度不算作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个堪比"豆腐脑该甜该咸"的永恒争论,纪实类比赛允许调色阶、剪裁,但要是把阴天P成晚霞就直接红牌罚下,艺术类相对宽松,不过评委都是火眼金睛——某次大赛有张雪景作品因为松针影子方向与阳光角度矛盾被查出合成,建议像炒菜放盐那样把握分寸:Lightroom里动白平衡如同调整咸淡,用PS克隆印章就像加味精,而换天空背景无异于直接倒了半瓶酱油,记住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经典判例:哪怕只修掉画面里一个塑料袋,都可能被取消资格。
作品组照怎么讲好视觉故事
单张照片是金句,组照就得写成议论文,见过太多"开头惊艳,后劲不足"的组照,就像用九张不同角度的自拍硬说是"当代女性身份探索",真正优秀的组照要有起承转合,比如某届平遥摄影展的获奖作品《渔汛》,第一张拍凌晨码头结冰的缆绳,中间是渔民被网绳勒出血痕的手,最后是空船上随风晃动的铜铃——这种闭环叙事能让评委看到你按下快门前就有的思考,切记避免"填数式"投稿,曾有评委吐槽:"看完八张就知道作者在凑九宫格。"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