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

摄像师和摄影师有什么区别,摄像师与摄影师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摄像师用动态画面讲故事举个常见的例子:婚礼现场穿黑马甲扛稳定器的那位,总在反复调整走位,他得考虑新娘入场时镜头推拉的节奏,还要预判新郎突然下跪时画面会不会失焦,…

摄像师用动态画面讲故事

摄像师用动态画面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个常见的例子:婚礼现场穿黑马甲扛稳定器的那位,总在反复调整走位,他得考虑新娘入场时镜头推拉的节奏,还要预判新郎突然下跪时画面会不会失焦,动态拍摄就像炒菜时控制火候——快门速度是灶台旋钮,1080P和4K分辨率相当于大火爆炒或文火慢炖,去年我给朋友拍生日vlog就吃过亏,用50mm定焦镜头追拍切蛋糕特写,结果主角手部动作太快,画面直接糊成印象派油画。

摄影师靠瞬间构图定乾坤

摄影师靠瞬间构图定乾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看过地铁口举着单反蹲守夕阳的老大爷吗?他们可能在等某个行人恰好挡住太阳的完美时刻,这就像玩"一二三木头人",只不过游戏规则变成了光影、线条和表情的化学反应,上周我在公园拍秋叶,发现逆光拍摄时调整白平衡能让人像皮肤透出蜜糖色,但同样的设置在阴天就会显得脏兮兮,静态拍摄最怕贪心——总想在一张照片里塞进晚霞、飞鸟和恋人对视,结果往往变成视觉灾难。

设备选择暴露工作逻辑

设备选择暴露工作逻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像师背包里总躺着兔笼、跟焦器和备用电池,活像电工师傅的工具腰带,他们关心SD卡能不能撑过三小时连续录制,就像出租车司机盯着油表,而摄影师的焦虑在于:带24-70mm变焦头虽然方便,但拍人像时总被85mm定焦吊打,有个有趣的现象:拍视频的常抱怨"这镜头呼吸效应太严重",拍照片的却总纠结"边缘畸变毁了我的建筑线条"。

后期处理决定作品基因

后期处理决定作品基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着把视频素材想象成生饺子,剪辑师得把它们煮成能上桌的煎饺或汤饺,调色时要保证不同机位的画面肤色统一,堪比让来自五个省份的辣椒炒出同款红色,而照片修图更像制作标本,去年我处理过一张背光人像,拉亮阴影后发现噪点比青春痘还明显,最后不得不祭出堆栈降噪大法,有意思的是,视频调色经常要克制,照片反而能玩得更野——毕竟没人会盯着暂停画面挑刺。

工作节奏造就不同职业病

工作节奏造就不同职业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过剧组的人都见过摄像师揉脖子的招牌动作,毕竟三脚架云台相当于天天举着哑重做侧平举,摄影师也没好到哪去,长期单膝跪地找角度,膝盖比朝圣者还沧桑,最要命的是回放习惯差异:拍视频的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整段素材,而拍照片的能在两秒内决定删不删——这种效率差堪比用菜刀剁馅和用绞肉机的区别,上次帮学校拍宣传片,我左手持稳定器跟拍篮球队,右手还得抽空用相机抓特写,活像同时驯服两匹不同脾气的马。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