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很重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性能决定拍摄上限
当你想在深夜拍下银河时,手机镜头里只会出现一片噪点,全画幅相机的大尺寸传感器能捕捉微弱星光,就像用大碗接雨比茶杯更有效率,但2016年尼康D5旗舰机拍的运动照片,现在用入门级微单也能实现——关键在你会不会用高速连拍配合追踪对焦,见过有人用二十年前的5D2拍出惊艳人像吗?那台机器现在二手价不到两千。
镜头比机身更值得投资
用50mm f/1.8拍人像时,背景虚化效果能轻松超越手机算法模拟,但把上万元的85mm定焦交给新手,可能还不如老摄影师用套机镜头拍得好,就像米其林厨师用普通菜刀照样切出细丝,而普通人拿着旬刀也切不均匀,有个反常识的现象:很多纪实大师故意用变焦镜头24-70mm工作,因为频繁换镜头会错过决定性瞬间。
三脚架能改变摄影逻辑
手持拍摄瀑布最多用1/30秒快门,水流像融化的奶油,但架上三脚架后,用2秒长曝光就能拍出丝绸质感——这时候手机再强的防抖也无效,不过去年我在黄山遇到个扛着碳纤维三脚架的游客,因为嫌重全程没用过,这就像买了跑车却永远堵在市区,不如骑电动车灵活。
闪光灯是隐形的画笔
自然光拍摄食物经常出现难看阴影,用机顶闪跳闪打向天花板,画面立刻通透得像咖啡厅菜单,但见过婚礼跟拍现场吗?那些挂在相机上的外接闪光灯,十个有八个只会直闪,把新人脸拍得油光发亮,有个妙招:用三十元的反光板配合自然光,效果比乱用闪光灯更自然。
说到底,器材像武侠小说里的兵器,屠龙刀在谢逊手里能威震光明顶,给普通人可能砍伤自己脚背,关键是把现有设备用到极致——用手机的人抱怨虚化不够,却从没试过主体离镜头近点、背景远点的基本法则,下次拍摄前,不妨先问自己:这次要的效果,到底是真的需要新器材,还是该调整拍摄方法?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